揭阳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位置境域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跨东经115°36ˊ至116°37ˊ39",北纬22°53ˊ至23°46ˊ27"。北靠梅州,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陆地面积5240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36.9千米,沿海岛屿30多个。

地形地貌

揭阳市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全市主要山系有大北山山系、大南山山系、莲花山山系、小北山山系;全市约有大小山峰2000多座,最高峰是揭西的李望嶂,海拔1222米。

揭阳市地处莲花山脉的东南侧,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和大南山自北东往南西斜贯全市,西县、揭东县北部为北东向大北山支脉,普宁市南部和惠来县北部为北东向大南山支脉,大南山、大北山之间为榕江流域冲积平原和谷地,大南山南侧为海滨平原和龙江流域小型冲积平原、谷地,惠来县沿海为低平海滨平原,地形自北往南呈现“M”字形特征,山地丘陵和谷地平原相继出现。

气候

揭阳市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21.4℃,年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15~156千卡,年平均降水量在1720~2100毫米之间(1703.0毫米,2015年),是中国光、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夏秋间常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时因季风活动反常或寒潮侵袭,会出现冬春干旱或早春低温阴雨天气。

水文

揭阳市境内河流由榕江、练江、龙江三大水系和沿海水系组成,其中以榕江流域面积最大,是市内的主要河流。

揭阳市有什么地域文化?

火把节

阳美火把节入选广东省"一城一特"春节特色文化活动,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但在广东揭阳汉族人家也有自己的火把节,且源远流长。自清光绪年间阳美先民就建庙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土介子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初六,阳美社区都举办“火把节”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旨在祟仰前贤高风亮节,陶冶村民道德情操,弘扬恪守信义、忠孝仁爱美德。

婚嫁

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遗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后发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提油舅”即女儿出嫁当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礼品同往男家,称之“提油舅”,其在新郎家最受欢迎,一般在首席宴座。“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种仪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戏剧中宾相一样的老妇女,唱四句“祝颂语”来主持,四句有约定俗成的,亦有现场自编的,大都押韵,诙谐。揭邑另有一俗,为其他地区少见,即将要结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丧(一般指长辈),则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则要三年后方可行嫁娶之礼。

潮汕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

曲艺

潮剧,是揭阳潮汕地区的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间,揭阳潮剧已有本地特有剧目《荔镜记》、《苏六娘》等。

潮剧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乐调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线,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贴、末、净等七角,至当代发展为十种丑、七种旦、五种生、三种净,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