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货币政策走向如何?通胀压力有多大?降准降息是否有空间?人民币汇率如何走?下一步金融如何支持房地产?在3月3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对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悉数详解。

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介绍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时,易纲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时,易纲表示,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和能源保供的支持。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就业等普惠金融服务;金融稳定方面,下一步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金融开放方面,将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合作和治理。

谈及今年的货币政策,易纲表示,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回应降准降息:实际利率水平是比较合适的,政策工具使用要相机抉择

在发布会上,易纲回应了今年的降准降息空间。

他表示,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降准,过去五年,通过14次降准,不到8%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刘国强则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一是坚持以我为主,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二是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如何看待今年的汇率形势,央行会如何管理人民币汇率?易纲表示,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还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一些小的双向浮动也是市场驱动的,而这种波动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对进口、出口,对大家的预期都有好处。

潘功胜表示,有信心、有能力维护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外汇市场和汇率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多元的,比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偶发的风险事件、地缘政治等。

“市场对美联储此轮加息周期的利率峰值以及维持在高利率水平上的时长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此轮加息接近尾声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的动能减弱,这个共识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中美利差将维持稳定或者趋于收敛状态,美联储今年货币政策紧缩的幅度将趋于缓和,外溢的效应总体将边际弱化。”潘功胜表示。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工作,潘功胜表示,一是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完善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扩大清算行网络。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资环境。三是支持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体系,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循环。四是提升在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今年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

刘国强表示,我们非常重视物价问题,我们判断,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供给比较充足,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从更长的时间看,外部环境还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需求还在逐步恢复,虽然通胀的概率不大,但是不等于没有,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

居民储蓄将逐步回归常态

刘国强在发布会上表示,住户存款增加比较多,这是去年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金融指标变化。住户存款增加主要是受居民消费和投资状况影响,流动性偏好上升。

2022年,住户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万亿,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同比多增了7900亿元。

刘国强表示,随着宏观经济好转,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信心都将增强,居民储蓄也将逐步回归常态。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疫情防控优化后,物流、人流不畅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消费场景加快拓展,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为实际的消费需求。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落地,政策效果也将逐步显现。此外,经济好转以后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投资信心,居民投资也将逐步回到正常水平。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对于下一步的房地产金融政策,潘功胜表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不可持续出现风险。我们比喻,从“高血压”变成“中风”。加上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水平下移,以及持续三年的疫情冲击对就业、收入预期影响较大,多重因素的叠加放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外溢性。

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调整,央行去年底出台了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相关部门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潘功胜表示,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