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阵子很火的夜市,过了几天,摊摊的人开始变少了呢?有些夜市没几天就少了不少摆摊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本身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这种局部出现的变化,也是大众对地摊经济从不了解到很狂热,再回归理性的过程缩影。

开放地摊经济地摊经济一词在今年很热,甚至连股市里也掀起了一股地摊经济炒作浪潮,有些与地摊经济沾上边的股票都出现了连续涨停。地摊经济热起来,是源于成都在3月份开放地摊经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解决了8万人的就业。其他城市也相继进行效仿。

大家都知道,今年发生了疫情,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在整个2月至3月期间,很多企业都是停工停产的,为的就是全国一盘棋,共同防控疫情。在4月份后,随着疫情的控制,各行业开始全面复工复产,但这个时候,国外疫情又爆发了,这对出口外贸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只能无奈关门,而有些运营成本较大的大型企业裁员缩减成本,部分出口型企业也只能减掉部分员工先扛过难关,在这样的情况下,失业率有所上升。通过开放地摊经济,可以让失业人群在短期内迅速自食其力,解决就业问题。

所以开放地摊经济,无疑是中国经济应对短期冲击的有效之举。被称为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

涌入地摊大潮地摊经济热起来之后,讨论也激烈起来,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地摊经济,激活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有人则认为,重新开放地摊经济,很可能会让过去很多年才取得的城市管理成果白费努力。亦有代表提出,建议将地摊经济合法化。

在各种讨论声中,地摊经济确实是对稳定就业起到明显作用的,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允许摆地摊或放宽对摆地摊的管理。

在5月2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消息: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不过在地摊经济火起来后,有部分人群开始走向狂热,盲目认为摆地摊就能赚到钱,甚至不乏有些媒体报道“某地某人摆地摊半个月买新车”等挑动神经的新闻,有些人马上开始进货加入摆地摊的大军中,甚至有些自己本身有工作的人,居然辞职去摆地摊……

回归理性平静不过,市场经济,总归还是由市场机制起作用。

虽然说摆地摊门槛低,不用交房租,投资也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摆地摊就能挣钱。摆地摊是件苦活,每天起早贪黑,还要学会销售话术,还要学会待人接物,要眼目灵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有些人跟着别人摆地摊,结果摆了一段时间,钱挣不到,当然就不摆了。

而且,摆地摊本来就是卖货,一个区域内,总的就那么多人,购买力也就那么多。以前10个人摆地摊,还能赚些生活费,但是一下子有200个人摆摊了,全挤满了,但是买东西的还是那么多人,无形中大家能赚到的钱自然也会少,而有些人以前上班一个月五六千,结果自己摆摊后发现一个月只能赚三四千,摆摊还值吗?

而且,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恢复,各行业都在有序的恢复疫情前的情况,就业压力开始减轻,很多工厂又重新开动了,之前失业的很多人又可以重新上班了,也没有那么多人摆摊了。

因此,这反应了今年地摊经济的发展轨迹,也说明了地摊经济可以作为当前经济的一种补充,但所在人都全去摆地摊并不现实,地摊应该是低收入人群或没有工作的人群解决生活的最后一个选择,而非大众的共同出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经济模式补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