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米线翻译成“a noodle”(面条);将出入楼门请刷卡翻译成需要刷credit cards(信用卡)……在刚刚结束的“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活动中,广大热心市民给身边的外语标识标牌来了场“体检”。

“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活动以“迎冬奥 促提升”为主题,由北京市政府外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4月18日至5月18日期间,通过网站线上专题,以及“北京外事”微信公众号所开通的外语标识纠错“随手拍”小程序,市民得以参与到纠错队伍中来。市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纠错月”共收到市民随手拍345处,后续将针对这些差错或不规范情况核实整改。

争做“啄木鸟” 为语言景观“捉虫”

傍晚时分,阳光为植物与建筑镶上柔和金边,常营体育公园迎来三三两两的锻炼者。从西门进入略向前走,迎面便是一块硕大的指示牌。蹦床馆、田径场、卫生间……白色几何造型石板上,依次列出园内各处重要运动设施,并用箭头标注行进方向。黑色字体清晰醒目,且均配有英文标识。

然而,若细看这些标识,只要稍通英文的人很容易就会发现一处明显差错——位于指示牌中心的“6号7号足球场”,被翻译成Basketball Gym(篮球馆)。若是按照英文标识去寻找这处篮球馆,怕是要无功而返了。

在东城区宽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入口屋檐正上方的标识与门旁墙上所悬挂的标识,虽然汉语名称一模一样,英文翻译却有不小差别。

两处标识中,“东城区”与“宽街社区”均用拼音与英文单词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示。至于“卫生服务站”,一处标识译为“health service”,可以体现保健站、卫生站的意思。而另一处标识仅译为“street”(街道),“卫生服务”的概念完全没有体现。

劲松中街与劲松路交叉口东南角,立着一块绿底白字的“劲松中街”路牌,并有南北方向指示。可如果从这块路牌的东西两侧望去,一侧将“南”标注为S,“北”标注为N,另一侧则将“南”标注为N,“北”标注为S。

劲松中街路牌南北指示字母标注错误

在英语中,南的单词为south,北为north。显然,路牌有一侧的南北标记是错误的。若不认识汉语,刚好看的又是错误一侧路牌,真真是要南辕北辙了。

以上各处差错,均是此次“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活动中,热心市民、志愿者等响应“争做纠错啄木鸟,为语言景观捉虫”倡议,随手拍摄并发布在活动页面上的。记者依次探查发现,这些差错的确真实存在。

也有差错得到了迅速修正。一张5月6日市民发布的照片显示,北京中医院候药区悬挂的指示牌,将表示“等候”的waiting错拼为wcaiting,多了一个字母c。而5月12日记者探查时,这块牌匾上的错拼单词已改为正确形式。

常态化纠错 提升国际化意识

翻阅了上百张“随手拍”图片,记者发现此类“低级错误”并不多,大部分是围绕具体表达的斟酌考量。这与北京市多年来不断提升译写规范、将纠错活动常态化是分不开的。

“以前确实见过特别搞笑的,刚拖完地,立上一块牌子‘小心地滑’,译成‘carefully slide’,仿佛是让人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滑行。现在基本都是mind the floor(注意地面),Caution!Wet floor(小心!地面湿滑)等表达,已经可以达到警示目的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李鹏飞,今年9月将继续在学院翻译专业,开启自己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出于专业习惯,他对英语标识有着特殊的敏感。

李鹏飞介绍,2008年为服务奥运,北外建立了多语言服务中心,并在奥运结束后保留,继续在市外办和北外共同领导下,提供语言方面的志愿服务。自进入大学起,他便成为多语言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此次“纠错月”中,除了发动市民线上参与,还举办了多场线下活动,志愿者和专家共同为一些场所实地纠错。李鹏飞参加了奥林匹克公园,及延庆世园公园、新华保险中心两场纠错活动。他回忆,这些场所已经看不到拼写、印刷等错误,相关表述也比较规范。但由于时代发展,专家提出更为“与时俱进”的建议,令人感受到精益求精的追求。“比如地图会标出当前所在位置,翻译成your position(你的位置),专家建议可改为You’re here,更流行、地道,具有亲和力。”

北外英语学院退休教授石同云,作为专家志愿者也参与到“纠错月”活动之中。相较最早1995年为世界妇女大会做翻译时,在餐厅、酒店等看到啼笑皆非、错漏百出的外文标识,她认为伴随北京近年来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改善。“当然有时还会见到一些单复数、大小写等瑕疵,还有一点点中式英语的影子,但理解上已经不存在障碍。”

石同云认为,纠错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找出多少个错,还有提升各个行业、机构、商家的意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公共标识不只是给外国人看,我们‘自己人’也会不断去审视,严格要求。”她建议,针对重要场所外文标识应注意一致性的问题。“同一个中文词句,可能几种英文译法都对,但如果一块牌子或一个场所里出现两三种,给人感觉就比较混乱。是否能有机构团队进行把关,而且口径要小一些。”

译写有“标准” 三千余信息可查

实际上,围绕公共领域的英文标识,在国家和北京市均有了较成体系的规范。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主管部门便不时收到来自外籍人士和公众的反映。借由这些意见,以及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2006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出台《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2017年,国家标准委、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丛书,包含《通则》与体育、交通、餐饮住宿、医疗卫生等十本分册,总计3500余条公共服务信息的译写有了“标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戴曼纯,彼时担任着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课题组和专家组成员,也多次参与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的起草和审定工作。据介绍,国家标准出台后,北京市对标国标,对2006年出台的地方标准陆续进行修订。目前,已完成《通则》、《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商业金融》等标准的修订,餐饮住宿、邮政电信、教育等领域标准正在制定中。2022年冬奥会前,北京市将形成覆盖全面、规则清晰、具有时代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体系,为全市外语标识设置使用提供技术指引。

美国、英国、新加坡……全世界多个国家讲英语,对一条信息可能有多种表述,采用哪个?对“小草微微笑请您走便道”等诗意的公示语,翻译时要直截了当还是体现出文学色彩?……在戴曼纯看来,制定规范之难,并非这句话翻不出来,而是各环节认识的统一。“以目前话语环境,推荐以美式、英式、加拿大英语为主。原则是不要产生歧义,只要是说英语的人,都能够通过译文基本解读原意,还要与世界接轨。”

不断努力下,已经有可喜的变化在出现。例如交通工具上的“老弱病残孕席”,之前是将每个字对应的英文词语都列出来,能够体现准确性,却不够委婉。“目前,北京不少公交地铁已经做了优化,采用更为委婉的priority seating(优先席),底下用一行小字标出具体优先谁,甚至连汉语也改为优先席,这是一个进步。”

对于纠错活动,戴曼纯认为很有必要。他认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扎实且具有可行性,但公共场所的标牌涉及不同的归属单位、相关预算等问题,并不似人们想象中“立等可改”。谁去落实、怎么协同?举办纠错活动是很好的督促方式。

(记者:魏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