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至26日,威海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坚定“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不动摇,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坚定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决心不动摇,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实现量质双提升,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发展更趋均衡,“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展现出美丽生动的现实画卷。

这五年,精致的内涵更加丰富。坚持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推进,注重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制定精致城市建设条例和评价指标体系;奏响化解城市成长的烦恼四部曲,有效解决16万套房屋办证难问题,盘活处置221个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完成中心城区5566亩低效用地整治,排查治理一大批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问题;农村通户道路硬化、改厕、饮水安全、公交出行等实现全覆盖,特色乡村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5%提高到70.2%,城市宜居指数保持全国前列,入选全省智慧城市试点、全国美丽城市试点。

这五年,创新的动力更加强劲。持续做优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实施冲击新目标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两个“双百工程”,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晋升全省第一梯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40%提高到67.1%,比重全省最高;“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3.1%提高到32.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4位,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这五年,开放的活力更加充盈。外贸进出口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1.3%,外贸出口依存度43.1%,位居全省第一;推动“四港联动”,构建东接日韩、西联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入选全国最佳案例,100多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陶相银)

这五年,海洋的特色更加突出。一城三核、全域布局的国际海洋科技城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成运行,全市涉海科技创新平台达297家;海洋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15个,成为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海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设立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经济主题院士工作站,成为国内蓝碳经济重要策源地。

这五年,生态的底色更加鲜明。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全省第一,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指标全省最优;“六水共治”取得积极成效,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示范市;生态工业园区数量全省第一,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

这五年,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六治一网”社会治理经验全国推广,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平安威海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

这五年,文明的风景更加美丽。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完成474处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建成全国首个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培训基地;推进信用“五进”工程,获评首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这五年,幸福的成色更加实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保持在7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健康城市、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等全国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群众满意度调查全省第一,连续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