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专家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小麦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工作。

当下,小麦正处于返青期。近日,在陕西省乾县城关街道巨州村陕西省绿色高质高效(节水增粮增效)行动技术攻关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东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对冬小麦长势和土壤墒情等进行实地调研。

“返青以来,光温条件适宜冬小麦恢复生长,当前幼苗长势健壮、土壤墒情适宜,在管理上应该与三类和二类麦田有所区别,春季浇水追肥的时间可以推迟至小麦起身拔节期,目前应及时镇压保墒,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发生。”王东说。

技术加持 助力小麦丰产

“以前大水漫灌式浇地,几亩地就需要四五个人,现在浇地,只需要看着阀门就可以了,省水又省工,比大浇大灌的时候省了一半水!”乾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静说。

自从实施大田微喷灌、小麦—玉米周年水肥精准调控技术,乾县城关街道巨州村陕西省绿色高质高效(节水增粮增效)行动技术攻关区实现了水肥精准智能化管理,节水增产“齐步走”,达到节水节肥与粮食增产的双重目标。

“现在,平均每亩可节约用水50余方,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8,节约劳动力80%以上,增产10%以上,亩增收300余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杨静说,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和乾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采用高产优质新品种和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合理密植、水肥精准调控等技术,实现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