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山东省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启动!”今天(10月9日)上午,随着一声令下,在新泰市宫里镇安庄村的一大块田地里,一字排开的10台玉米收获机“隆隆”启动,穿梭行进间,通过割台拉茎、摘穗,机身内剥皮,机身下方秸秆打碎还田,高标准完成玉米机收作业。
这是一场比拼“更少”的比赛——按照机收作业损失率由低到高对农机手进行排名。
机器轰鸣过后,裁判入场。他们带着一个一米宽、收获机作业幅宽同样长的方框,按照作业方向垂直铺在作业区域里,人工捡拾方框内的籽粒。“一共框定两个测区,将收集的籽粒合并后称重,与提前测好的玉米平均产量进行比对,最后得出机收损失率。”裁判员之一、新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作物科科长包伟介绍。
0.36%!农机手陈广夺得此次大比武活动的一等奖,他的机收损失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不高于3.5%的标准。“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从茎秆上摘穗时容易造成损失,高性能的收获机能减少损失。”陈广几乎每年都会更新农机设备,他驾驶的玉米收获机采用板式摘穗结构,果穗不直接接触摘穗辊,能减少损失。“作业速度也很重要,不能只图快,要尽可能提高作业质量,确保颗粒归仓。”
“减损就是增产。机收减损,是保证粮食由‘丰产在田’到‘丰收在手’的关键环节。”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侯献伟说,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广泛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培训、大宣传、大推广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粮食机收作业质量。今年夏季,山东省组织690个乡镇随机抽取771个采样地块开展小麦机收损失数据监测,全省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0.81%;2023年秋季,全省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63%。按照近几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00亿斤左右计算,机收损失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相当于多收粮食1.1亿斤。
眼下,山东“三秋”生产已进入高峰期。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10月8日下午5时,全省秋粮已收4777.7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2.1%,其中玉米已收4443.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5.6%。累计上阵玉米联合收割机18.2万台,完成玉米机收4386.1万亩,农机装备已成为粮食生产中的主要力量和关键支撑。
“三秋”生产期间,全省预计有210万台(套)各类农业机械陆续投入使用。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统筹抓好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衔接,大力推广高效低损联合收获、秸秆精细化还田、深松深翻、小麦高性能播种等机械化生产措施,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测,提高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到位率。会同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及时做好机具调度、畅通农机跨区作业,加强道路安全监管和田间安全事故防范,确保“三秋”生产农机化技术装备支撑全方位有力可靠。(记者 毛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