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多地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部署。7月6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推动上海国资国企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等议题开展专题学习。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如同催化剂,能促进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活力点。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多地立足自主创新,逐步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应用技术等在内的我国AI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今后,各地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深度布局,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地区发展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我国各地存续在业的人工智能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0139家。按照相关企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布数量,广东省排名第一,有AI相关高新技术企业5922家;江苏省和北京市分列第二、第三名,分别有相关企业3949家、3411家。

“广东、江苏、北京等地,AI企业众多、产业增长迅速,其背后有多重支撑因素。”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表示,这些地方具备较明显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其过去长期积累的数字技术、数字设施等均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AI产业发展暂时比较缓慢的地区,如何做到“后发先至”?谈及此,陈志刚分析称,建议后发区域在分工协作中找准定位,强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数据开放共享、营商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蓄力。

当前,AI技术高速迭代,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国内各地争相布局的新赛道。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各区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产业、新模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现有产业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引导并培育AI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生态。

“‘找准定位’意味着不同地方需要综合考量政策支持、市场环境、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等多因素,找到AI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最佳角度。”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表示,AI的优越性之一在于,它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均能碰撞出新的应用场景与活力。例如,有的地方以培育文化和旅游业见长,其从“AI+旅游”“AI+文创”中寻求发展人工智能突破点的可能性就更高。

已在打造AI产业高地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地区,今后的发力重点又该是什么?北京市落地的方向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参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7月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从2024年9月份面向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