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的分类有哪些?
信托类型大的有四大类:政信类信托,房地产类信托,工商企业类信托,消费金融类信托。
政信类信托:
其中,信托资金投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被称为基建类信托,其参与实体基本为地方国企或融资平台,用资项目多由国家和政府支持,由政府验收还付款,因包含隐形政府信用,又被称为政信类信托。
如何选择信托产品?
1、政信类信托
区域情况 :判断一个地区的情况是否良好,除了经济水平、收入水平、财政情况外,还应该看这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建议普通投资者优选经济发达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再选经济水平较强的一二线城市、百强县等。当然,三四线城市、非百强县也不乏优质、可靠的项目,但需要专业的研究机构严格筛选,把控风险。
政府财政 :作为政信类信托的主要担保方和还款方,当地政府的财政情况非常重要。投资者可通过各地方政府、财政局、统计局官网查询各地方政府财政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判断地方政府实力。
行政级别:总体来看,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行政级别越高,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同等条件下,东部城市总体比中西部城市实力强。
经济实力:主要可以从GDP规模、增速、人均值、支柱产业的健康程度等方面评价。GDP总量最好能达到并超过400亿元。支柱产业是不是单一、产业的健康程度也很重要。
财政收支:主要从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评价,重点关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支配收入以及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最好能达到并超过40亿元。
负债规模和渠道。主要考察地方负债规模、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以及偿债高峰期的峰值和出现时点。
融资主体 :融资主体是基础产业信托最重要的参与方,也是主要还款主体,其背景、资质、实力、市场关系、发展情况等都需要重点关注。主要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判断。
正面主要看融资方的背景、项目信息、企业财务信息、是否发债主体等。主要考察融资方在期限内是否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指标。这其中要重点关注融资方是否存在大肆注资土地行为,是否虚高评估价格、虚增所有者权益,是否存在低平台的资产负债率等问题。如果融资方是在公开市场发行过较大规模债券的企业,相对来说其资质较好,再融资能力强,而且因其违约成本比较高,风险较低。
侧面主要考察融资方银行信贷状况、信托业务状况、小型私募融资状况等。如果出现银行停止信贷,现存信托业务规模过大、主流信托公司停发新产品,存在通过小型私募机构利用有限合伙等模式进行融资等情形,则说明融资方整体负债饱和,后续融资能力较弱,应当引起足够警惕。
增信措施 :政信类信托附带的增信措施(也叫风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质押、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及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等。
应收账款质押情况:被质押的应收账款一般为融资方承接政府项目所产生的政府欠款,目前的政信类信托产品多为此类,而债务人非政府的,也多为资质优良的企业,从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上来讲,保障力度较大。政府是债务人的,应充分考察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以及该款项是否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企业是债务人的,应充分考察债务企业的资产运营、盈利、偿债及发展能力等可能影响偿债能力的因素。
土地抵押方面:由于政信类信托产品的融资主体多为当地政府下属国企,因此土地储备较为丰富,用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是政信类信托常见的风控措施。土地使用权抵押率一般需设置在50%以下,即信托计划募集总规模占抵押物估值的比例最好低于50%,且越低越好。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关注土地评估风险以及融资人无法还款时抵押土地的变现风险,即要考虑到土地所在区域经济、环境、发展前景等多方面问题。
保证担保方面:必须要求实质性担保,即担保公司的综合实力要足以覆盖项目风险。政信类信托的担保方与融资方类似,多为政府下属国企,及与融资方系关联公司等,因此也要综合考虑担保方实力背景、业务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是否发债主体及信用评级等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