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2岁的徐敬毛是浙江第一代拳击运动员,也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拳击裁判,见证了我国拳击运动起步和发展,如今,他仍活跃在杭州拳击界,担任着许多拳馆的“技术总监”,他每天还坚持去健身房给年轻人指导、上课,一生与拳击结缘。
浙江第一批职业拳击手
初见徐敬毛,身板笔挺、声如洪钟。每天坚持训练的他,一口气能做60个俯卧撑。对拳击的热爱,让徐敬毛从不懈怠。“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浙江第一批从事拳击运动的,从14岁开始练拳,16岁入选省拳击队,18岁代表浙江,参加了全国运动会拳击比赛。”徐敬毛说,多年练拳,最高纪录是一秒钟出拳5次,一拳能挑战250斤重量。他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拳击被定性为一种“暴力活动”而被叫停。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在那段日子里,徐敬毛考入了浙江大学土木系,转行做起了装修。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参与北京新开元大酒店、张生记酒店、台州花园山庄等工程的设计。即使看不到拳击运动的未来,工作之余,他也一直坚持练习拳击:“人生这么漫长,难免会有曲折,坚持下去总有希望和办法的。”
1984年,拳击比赛重新登上竞技舞台。“那时他们都让我回去,可我都这把年纪了,于是我就去考了个裁判证,一边工作一边当裁判。”1985年,徐敬毛评上了拳击国家一级裁判。在省拳击比赛中担任裁判长,全国拳击比赛中担任裁判。
普及拳击的“拳击爷爷”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大,徐敬毛退居二线,加入了全民健身的队伍。他在吴山广场、庆春路上陆续建起了拳馆,为的是普及拳击运动,每周都会到徒弟的拳馆为学员指点一二。“一定要把热身运动做到位,没有拉开筋骨,绝对不能开练。”戴上头盔,绑上3米长的绷带,装备一上身,徐敬毛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很多人认为,拳击是一项高消耗运动,不适合老年人。徐敬毛表示,这是对拳击运动的误解。“中老年人练拳击,目的是锻炼,而不是对抗。”徐敬毛说,练习拳击是一个不断出拳和跳跃的过程,能很好锻炼上下肢力量。对于害怕摔倒的老年人来说,增强腿部力量尤为重要。练习拳击还能强化神经、呼吸、循环三大系统协调运作,增强反应力和灵敏度。“现在,很多健身房里都有拳击培训,尤其受到年轻女孩子们喜爱。她们学拳击既是塑形,也可以防身。”徐敬毛说,拳击是一项综合性运动,能够让人在力量、反应速度、关节柔韧度、意志力等方面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