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全程采用地道四川方言、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的温情短剧《家里家外》登陆红果短剧平台,引发全网关注。该剧尚未开播就获11万预约,上线仅72小时,#川话短剧家里家外上线#等话题阅读量破亿,红果平台播放破10亿、热度超5800万,创下短剧领域现象级热度,凭借其浓郁的地域特色、精良制作与温暖情怀,被网友誉为“短剧版《小巷人家》”。

因为一部剧,忆起一座城

《家里家外》以1980年代川渝特大洪水为背景,讲述工程师陈海清(王道铁饰)与单亲母亲蔡晓艳(孙艺燃饰)组建重组家庭后,用包容与爱化解矛盾、守护小家的故事。剧中,“耙耳朵”老公与“辣妹子”妻子的轻喜互动、姑嫂互助的女性力量、街坊邻里的“摆龙门阵”,将川渝市井生活的幽默与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网友评论道:“这才是真正的家庭生活,笑着笑着就哭了。”

剧中全程采用地道四川方言,从“耙耳朵”丈夫的宠妻日常到“歪婆娘”蔡晓艳的泼辣护犊,台词如“但求疼(无所谓)”“千翻儿(顽皮)”等俚语让观众直呼“巴适得板”。

《家里家外》不仅是一部家庭剧,更成为成都文旅的“立体导览手册”。作为一部地方风情浓郁的作品,《家里家外》避开宽窄巷子等知名地标,转而聚焦双流区军工厂家属院、青龙老电影院等充满年代感的场景进行实景拍摄。为还原年代感,主创们精雕细琢,复刻青羊电视机、天府可乐等时代符号,甚至借到80年代电影院座椅作为道具。制片人表示:“年代剧的美学逻辑是真实,为了呈现那个年代的质朴与美好,我们没有用磨皮滤镜,而是选择用温暖的色调和写实的打光,还原生活质感。”

红砖墙上的青苔、老式瓷杯里的碎茶叶、街头巷尾的麻糖叫卖声,勾勒出80年代成都的独特风貌。剧中融入的锅盔、蛋烘糕等美食,更被观众称为“舌尖上的种草机”。有观众留言:“看完立刻订了去成都的机票,想寻找剧里的老茶馆和家属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