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精神污染” 一词原指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起我国思想战线上某些人用不健康的思想、作品、表演污染人们灵魂的现象,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具体表现。如今,该词在网络语境中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个流行梗,通常指人们在接触或观看某些具有极端、扭曲、重口味等特征的作品后,心理上所受到的严重负面冲击。以下是具体介绍:

来源:“精神污染” 一词借用自 1983 年的 “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但如今网络上的含义已脱离当时语境。其内涵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的鬼畜现象和克苏鲁世界观。鬼畜视频通过快速重复剪辑音视频并配上动感音乐,形成 “洗脑” 效果;克苏鲁世界观中,人类若直面世界真相会导致理性崩溃,衍生出的 “掉 SAN 值” 概念,用于形容人们看到诡异、恶心、猎奇事物时的精神状态。

含义:现在,“精神污染” 一般用来形容流行文化中的视频、文字、图片、音乐等,将人带入疯狂、恶心、诡异的氛围中,使接收者感受到心理上的不安与不适,却又无法抑制地回想起这些片段。例如,一些剧情离奇、画面诡异的电影,或者内容怪诞、逻辑混乱的网络小说等,都可能被网友称为 “精神污染” 作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