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农村教学,改良教育方法,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深耕二十六载。

他坚持“因材施教”,用自己的真心付出,换来学生的努力拼搏,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踏上求知路。

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邓州市刘集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朱国芳。

全国优秀教师朱国芳:护航乡村孩子踏上求知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

1998年8月,年仅20岁的朱国芳大学毕业,主动要求分配到自己家乡新建的第二初级中学任教。

没想到,踌躇满志的朱国芳回来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入职第一天,政教主任带着朱国芳走进初三(现在的九年级)教室,学生们得知他是新来的班主任后,眼神里充满了不信任。随后,有十几个家长就找到学校要求转班。

“当时我很瘦,年龄比学生也大不了几岁,家长觉得这能当班主任?”朱国芳回忆。

看到这种情况,校长问他说:“有信心带好这个班吗?”“必须能!”瘦弱的朱国芳字字铿锵。

接下来,朱国芳挨家挨户做家访,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返校复学。终于,学生陆续返校了,但班级第一名的余小孔却迟迟没回来上课。

“我闺女成绩这么好,不能让你个‘新兵蛋子’给耽误了,我们说啥也得换个班!”家长断然拒绝。

朱国芳决定“死磕”到底。“请让学生回去上课,半个月后你们要是还觉得不行,我亲自安排换班!”在朱国芳第五次登门后,余小孔回到了学校。

那一年,朱国芳把这个班带成了全校最好的班级。余小孔更是在朱国芳的精心培养下,升入高中、考上大学、读研读博。

名声在外,有私立学校高薪聘请,朱国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也不想挣大钱,就想在家门口,带着这群农村娃把学上好!”

“朱老师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家乡,为乡村教育奉献了青春,是学校老师们的榜样。”在和记者交谈时,校长孙新定对朱国芳满是赞赏。

育人润物细无声

2022年,新学期开学不久,朱国芳陆续收到学生的反映:“老师,李兴(化名)总是不换衣服,身上还有一股臭味。”

经过了解,朱国芳得知李兴的母亲去世,父亲外出务工,他独自一人在家生活,家庭生活困难。

“走,咱爷俩去买几身衣服去。”朱国芳看着李兴很是心酸,“以后你就住在宿舍,周末也不用回去,有任何困难直接跟我说。”“在农村,留守家庭太多了,我会把学生情况整理、记录下来,形成‘一生一案’,从而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以便因材施教。”朱国芳说。

今年秋季开学,朱国芳发现学生李婉请假频繁,便进行了家访。

“这孩子跟着我们生活,她的肠胃弱,吃不了一点辛辣,总是犯肠胃病。”李婉的爷爷说。

得知这种情况,朱国芳便时常让妻子做好清淡饭菜,喊李婉去家里吃饭。

“老师对我们太好了,像爸爸。”性格内向的李婉话不多,可说出这句话就红了眼眶。“

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学生都管他叫‘朱爸爸’。”妻子说起这些既骄傲又心疼,“从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11点,全部都是他的工作时间。”

目前,朱国芳教过的学生已有十余人成为教师,继承了他的“衣钵”。教师张艳丽回忆:“当年我成绩一般,还迷上了看小说,是朱老师屡次找我谈心、鼓励我,我才能像他一样成为教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朱国芳认真学教育理论,深钻教材,坚持写教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管理风格。

“农村孩子大多说不好普通话,我就给他们讲邓州话和普通话的区别。”朱国芳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两调变四调、放慢语速、减少土语、音节变调”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发音问题。

同时,朱国芳还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在他的班级里,五六人组成一个互助学小组。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更提高了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五年,朱国芳先后有4名学生获得了邓州市“教育英才奖”,其中,两人考取了2019年和2021年全市中考第一名。

朱国芳身兼数职,既当班主任,教语文课,又兼着学校副校长,主抓政教工作。同时,他还把“传帮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业务骨干。

教师余松被朱国芳收为徒弟,在朱国芳的带领下,余松担任了九年级班主任,2022年中考,他的学生也获得了邓州市“教育英才奖”。

“我愿继续扎根农村教育,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人生梦想。”朱国芳说。(燕天举 高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