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市卫生健康委传来消息,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平顶山市人民政府《2023年平顶山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平顶山市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打造城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该《方案》的目标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以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按照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要求,规范全市各县(市、区)城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因地制宜开展“24小时应诊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多样化就诊需求,方便群众夜间(午间)就诊,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具体措施为:(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实行24小时应诊制,建立并落实相关制度,确保辖区群众全天候就近及时获得医疗卫生服务。(二)按照布局合理、基础条件好、服务群众多、方便群众的原则,各县(市、区)选择一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24小时“亮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方便群众24小时随时就医,做到农村地区“随时应诊”,城区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
“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啥样?
根据《方案》,建设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条件如下: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设规模不低于100平方米,至少设有诊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和免疫规划室,做到六室分开;要设有独立的医生值班室、卫生间,分区布局合理,符合卫生学标准。
2.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标准、标识、标牌,在卫生室外统一安装灯箱,设置夜间(午间)就诊门铃,公布值班医生电话,方便群众夜间(午间)就医。
3.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接诊转诊相结合、站点联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坚持24 小时应诊和首诊负责制。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相邻较近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捆绑在一起形成联盟,共同排出值班表,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诊。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优势,采取接诊服务与微信群、语音连线、电话接诊、远程会诊等云端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价廉、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4.对患有基础性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要及时提供热情、便捷的诊疗服务,不得随意推诿患者。对一般疑难、危重患者要及时联系家庭医生团队县级专家或上级医院提供绿色通道转诊服务。对甲乙类、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严禁截留治疗,及时上报上级疾控部门并提供转诊服务。切实做到看病有登记、转诊有记录、取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进药可追溯、收支有账目。同时配备急诊急救相关的基本设备和药物,确保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5.把健康教育、慢性病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传染病监测报告等纳入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中,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把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患者少跑路,切实增强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试点月底前建成
根据《方案》,具体实施步骤为:一、打造试点,引领示范(2023年5月—2023年6月)。各县(市、区)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先行先试,打造全市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试点,在6月底前完成建设工作任务。二、稳步推进,整体提升(2023年6月—2023年8月)。借鉴各地在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中的经验作法,按照“方便、应急、实惠”的原则,科学选点,均衡布局,应建尽建。建成后的各服务网点联系方式在官方媒体上发布。确保在2023年8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整体得到提升。三、总结评估,考核验收(2023年9月)。各县(市、区)要在2023年8月底前完成对本地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总结评估。市级将于2023年9月对各地的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考评验收。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要把握时间节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职能分工,完善推进措施,提高行动实效。全市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统一制作各类标识标牌和规章制度,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市级将出台考评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开展督导考评。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考评办法,建立工作台账,采取抽查和督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考评,确保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