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远洋集团”,03377.HK)2007年9月28日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住宅开发、不动产开发运营及物业服务等板块。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和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主要股东,分别持股29.59%和29.58%。
2022年为远洋集团的转折点,与过去的高速发展相悖,全年协议销售总额同比下跌26%至1002.90亿元人民币,虽然保持在千亿之上,但首次出现同比下跌的情况。根据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远洋集团2023年1-5月累计协议销售额约为286.2亿元人民币,由于低基础效应,同比下降2.35%。
(相关资料图)
目前,远洋系的境外债价格在16至75区间,久期处于0.104至3.709年之间,值得注意的是,SBLC结构债券SINOCE 3.8 04/26/25价格在多轮下跌中的表现具备韧性。
离岸债券发行概况
久期财经数据显示,远洋体系于2010年首次赴往境外发债,前后发行过20笔,均以美元计价,规模合计97.52亿美元。
从发行结构的角度来看,该公司过往均以担保结构定价债券,其中有4笔是以维好结构定价,1笔为SBLC结构。该公司倾向于发行中长期债券,其中5年期、10年及以上以及永续债(共发行过3笔永续债,目前有1笔是存续状态)的规模在整体境外发行的占比达到58%,大部分为在2020年之前发行。
目前,该公司的10笔存续债券合计规模将近47亿美元。根据久期财经数据显示,主要到期集中在23年-25年,值得注意的是远洋集团没有在SINOCE 6.946 PERP的第一个可赎回日进行赎回,该笔永续债的下一个可赎回日是2027年9月21日。
远洋集团首次涉足离岸债券市场便连发两笔永续债,息票率分别为8%(次级可转债)和10.25%(次级债),当时还没有获得国际评级,发行成本处于整体高位。自2014年获得投资级境外评级后,离岸债的融资成本收窄至7%以下,平均息票率为5.13%,其在2017年发行的第3笔次级永续债息票率下降至接近7%。
2019年发改委发布关于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的778号文,地产融资政策收紧,虽然远洋集团2019年至2022年期间于离岸公开资本市场的活动频次增加,但融资规模和发行期限双双下降,单笔债券的平均规模从2019年之前的6.25亿美元下降至接近4亿美元,资金用途均为再融资。此外,2019年往后发行的364天境外债增多,在该期间364天发行占整体发行数量达42%。
个别房企信用风险蔓延至整个地产板块后,几家国有地产公司仍在境外发债,与越秀、金茂不同,远洋系的2笔发行中(合计规模约4.82亿美元),有1笔是远洋资本对SINOCL 6 10/25/22进行交换要约,而另外一笔2亿美元是以SBLC结构发行的。
远洋境内发债的主体有3个,分别是远洋控股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远洋资本有限公司和远洋集团。通过对比同发行窗口、同期限的境内外债可以看到,远洋系境外债的融资成本较低,境内外利差较窄,尤其是在2021年美联储低息期间,境内外可比债券利差达到了-95,下半年进一步走阔至-260。
在“地产三支箭”的加持下,许多房企获得了债权融资支持,但远洋至今没有发行过公募债。该集团最近一次在境内发行债券是在2022年3月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定向债务工具。去年12月,远洋集团发行了13亿人民币REITs产品,票面利率5%。这是自11月监管层“三箭齐发”以来,远洋集团首次发行金融产品。
国际评级评级历史变动
根据久期财经网站数据显示,目前远洋集团的国际评级为“B-/B3”(惠誉/穆迪)。该公司在2014年7月的评级为“BBB-/Baa3”,在2022年8月之后由于销售额下降、财务灵活度减弱、母公司支持不确定等因素,评级机构开始对远洋集团进行密集下调。
远洋集团的评级驱动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母公司的支持意愿,目前的评级是基于该公司“ccc+”的独立信用状况上,根据其余中国人寿的股权关系上调一个子级得出的。惠誉在4月份的评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寿及其相关实体通过认购其在岸和离岸债券,为资产收购和提供担保贷款来支持远洋集团。中国人寿管理层也在最近于2023年3月30日举行的年度业绩简报会上公开表示愿意提供支持。然而,在最近发生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之后,惠誉正在评估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实际支持。任何迹象表明,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支持意愿或能力减弱,都可能导致一个子级的评级下调。
今明两年,远洋集团分别有130亿(包含银团贷款)和182亿(不包括银团贷款)人民币的资本市场债务到期,安全边际有限。
目前远洋集团存续备证增信境外债的债项评级为“Baa3”,高级无抵押境外债的债项评级为“B-/B3”,次级永续债的评级为“CCC/Caa2”。
存续债券二级市场走势
远洋集团在2016年至2021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的协议销售额从2016年的503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2021年的1362.6亿元人民币。该公司为压低拿地成本进行多次重大并购,其中2021年7月与红星美凯龙的收购案引发热议。时值部分高收益房企开始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对该行业市场情绪造成影响,在此行业背景下,远洋集团子公司为收购案支付了40亿元人民币,根据当时的估算,红星地产将为股东创造达20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在并购推动下,远洋集团的土地储备在2021年达到了5313.5万平方米的顶峰水平。
进入2022年,该公司的收购步伐减慢,同时多次出售资产回笼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出售资产所获资金近150亿元人民币。频繁出售资产的情况下,其2022年的资产总值和总土地储备同步下跌,同一年内的归母净亏损达159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创历史第二高体量。
久期财经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间,远洋系美元债的价格曲线与整体高收益地产债走势趋同(剔除SBLC结构债券后),主要受美元流动性紧张以及房企爆雷的影响。但从2023年初开始,与集团相关的负面舆情主导了旗下美元债的二级市场估值。
2022年下半年开始,远洋集团的附属公司远洋资本出现风险,澳门国际银行发函称其未能按期偿还2000万美元银行贷款,触发SINOCL 6.25 06/22/23项下违约事件,该公司还为年内到期的美元债开展了交换要约进行展期。今年的3月下旬有媒体报道,远洋集团将考虑递延美元永续债的利息,随即引发价格暴跌,为了稳定二级市场价格,最后远洋集团按期兑付了该笔债券的利息。同月Great Wal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在香港特区对远洋资本提出清盘呈请,两次密集的风险事件导致二级市场快速下行,抹去年内涨幅。
此后关于远洋的市场流言不断,包括成立债权人债委会等,尽管该公司进行澄清,加快出售资产,以及市场预期地产政策将进一步放宽推动价格回升,但与年初高点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