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在气象学上,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常伴有连阴雨的天气现象。在春季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冷空气的侵入,气温明显降低,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对人体健康也有一些影响。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就称为“倒春寒”。
入春后才会发生倒春寒。有人认为立春后天气还不暖和就是倒春寒,这是一种误区。“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气候学所说的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
南北方发生的倒春寒时间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南方要早些,北方稍晚些。倒春寒的基本标准为: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湖南省气象部门规定倒春寒的发生标准是为:3月中旬到4月下旬旬平局气温(或连续两候的候平均气温)低于该旬(该两候)平均值2℃或以上,并比前旬(或前两候)要低,则该旬(或该两候)为倒春寒。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倒春寒为什么冷?
倒(dào)春寒(英文latespring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具体原因:
1、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
2、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
3、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薰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4、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