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依据该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和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肿瘤又可以被划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其中恶性肿瘤又被称为癌症,其生长迅速,对周围组织具有侵袭性,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全球癌症总发病人数达约2,000万人,中国癌症发病人数达约480万,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24.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癌症负担来看,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癌症已逐渐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此也使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5年生存率,成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筛查和早诊早治是癌症防控的有效途径之一。筛查是在人群中,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针对常见肿瘤进行身体检查,通过检查让受检者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从而对癌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有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国整体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癌症实际负担沉重。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乳腺癌,中国则是肺癌;死亡率方面,肺癌也仍居高恶性肿瘤首位。因此需要推进肺癌早筛,促进肿瘤防治关口前移,推动将肺癌等疾病逐渐转变为对更多患者“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减少因疾病进展造成的患者负担。
“我国目前癌症总负荷仍然较重,肺癌死亡率仍然是恶性肿瘤首位,早期和晚期肺癌预后差异较大。通常,肺癌的分期和预后关系较大,IA期肺癌预后5年总生存率73%,VI期5年总生存率只有13%,这也意味着,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关键。”上述临床专家说。
肿瘤筛查需求旺盛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21年中国肺癌发病人群约97.8万人,是中国第一大癌症,早期常无明显特征,超60%的患者在临床检出时已经是晚期,肺癌防控刻不容缓。肺癌是全球及中国癌症的主要构成,其发病人数位列全球癌症发病人群第二位、中国癌症人群第一位,2021年,全球肺癌发病人数达到226.9万,中国肺癌发病人数达到97.8万,分别占同年全球及中国总癌症新发病例的11.5%和20.6%。
在这其中,中国肺癌新发病人占全球肺癌新发病人的比例达由2016年的42.5%,上升至2021年的43.1%,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预计至203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比例将达到44.5%。
如果能实现癌症的早期发现则有望改善这一趋势。有临床研究显示,如果能在发展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其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相比晚期恶性肿瘤较低的五年生存率提升巨大。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从正常细胞到出现癌变乃至发展为晚期癌通常会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较长时间,有足够的肿瘤早期检测“窗口期”。肿瘤早筛早诊可以帮助定位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提前获知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此来降低癌症死亡率和将来得某种疾病的风险。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发表在《Lancet Public Health》的研究结果,中国肺癌确诊分期I期占比17%,II期占比15%,III期占比24%,IV期占比44%。中晚期(III\IV)占比高达约70%,显示出加强肺癌防治,提高早诊比例的必要性。
然而,在中国,癌症基本概念和肿瘤早期检测知识的普及程度也不足。根据柳叶刀发布的一项涵盖23个医院的多中心研究,在中国,确诊时分期为I期癌症的人群占整体癌症确诊人群的19.9%,而在美国此数据为35.5%,我国肿瘤早期检测率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在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期间,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影像诊断系统负责人黄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国肺癌发病率高、确诊的肺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病人发病、干预后五年的生存情况)仅为19.7%,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患者在某种程度上会因癌症的长期诊疗而背负很大的经济负担。
“面对一系列的挑战,西门子医疗在肺癌诊疗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投入,在过去两年中与瓦里安进行了业务的整合。在肿瘤领域,西门子医疗可以做到对体内、体外诊断,前期的微创治疗(微创介入),深度的放疗(瓦里安精准放疗)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诊断到治疗实现闭环的企业。”黄毅说,今年4月,西门子医疗正式加入了肺癌政策网络(Lung Cancer Policy Network),公司将与联盟中的其他伙伴一起致力于将肺癌列入全球政治议程,提高利益相关方认知,最终通过低剂量CT筛查降低肺癌死亡率。
根据最新发布的《早期肺癌诊断专家共识(2023年版)》,推荐年龄40岁至80岁的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对于具有肺癌危险因素的更年轻个体,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个体意愿确定是否行肺癌筛查。推荐采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为胸部低剂量CT(LDCT)。另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癌症防治行动》,到2022年,重点癌种的早诊率需达到55%及以上,且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基于此,CIC灼识咨询测算,2021年中国肺癌早诊可及人群达780万人,相较2015年的520万人复合增速约7.1%。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肺癌早诊可及人群规模将以10.8%的复合增速进一步于2025年、2030年分别增长至1,130万人、1,960万人。
如何破解肺癌筛查难?为了体现肺癌的早诊早治,健康中国行动下也设立了癌症防治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 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 及以上并持续提高。
但肺癌早筛惠民工程在基层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在一家医疗技术企业工作的刘韬(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经,他们的筛查项目进入福建宁德市古田县后,虽然从1000多个人中筛出来了几十多例高危肺结节患者,但最后真正来复查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医生坚持打了很久的电话,这些人也不愿意过来复查确诊。”
刚开始在河南新野进行筛查时,刘韬发现,尽管团队卖力吆喝,但很多人不愿意来参加免费的筛查。“每次都需要医院、政府、媒体三番两次的宣传呼吁,发传单,才会陆陆续续有人来。”刘韬说,就算有时候哪怕是专家亲口做宣传,也很难成功。
此外,CIC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肺癌早筛早诊行业蓝皮书》分析指出,中国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较少,人力资源也无法满足肺结节识别CT读片及临床评估需求。一方面,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数据,2021年5月,美国放射科医师数量达29,530人,每百万人拥有约130个放射科医师;而根据中国医疗机构使用中的放射医疗资源调查显示,中国2015年放射科医师总数量为158,072人,每百万人仅拥有59.2个放射科医师,放射科医师服务能力比美国要少~50%,显示出中国放射科医师的总量短缺。
另一方面,医师经验不足也成为一大痛点。根据中国2015年进行的放射医疗资源调查,在所有放射科医师中,副主任、 主任级别的医师仅占25%,其他均为临床影像诊疗经验不足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从从业年限来看,从业20年以上的医师仅占~30%,而有约一半的放射科医师从业仅10年以下,缺乏经验的医师经常会出现延误诊断或过度治疗的情况发展。
对此,黄毅指出,一方面,提升基层医师培训需要利用数字化的理念和技术。为此,西门子医疗开发了5G虚拟座舱,基于本土需求实现创新,在国内市场利用数字化技术的特点做到对设备的远程操控。另外,图像也需要远程诊断,比如在CT、磁共振方面可以把图像通过5G远程传送到有条件或者更有经验的医生,迅速解读,初步得到病情诊断。
另一方面,加强产学研医的多方合作是一大方向。企业可以通过与放射学会、医师协会的合作,制作基层培养课程,定期开办走基层课程培训班,便于基层医生学习解读,提高诊断水平。另外,加强与全球各个地区政府的合作也很有必要,如此可以推动临床医生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水准。
“基层问题实际上是‘人财物’的问题。物,即产品的问题,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是解决问题的重点。为此,我们在核磁上实现一键式操作,这意味着基层即便没有能力去操作核磁,也可以通过机器本身的智能化解决问题。所以,产品本身的创新就能解决一部分基层人力问题。在人方面,针对人才培养培训的问题,我们有5G远程指导与西影力平台上各种针对基层的课程。在财方面,西门子医疗有专门针对基层的财务解决方案。”黄毅补充道,在新技术方面,人工智能会大大减少基层医生对于机器操作的难度,以及对于解读报告的依赖程度,这也是西门子医疗下一步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