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负重较大,活动也很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和破坏,从而使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膝骨关节炎。该疾病也是民间所说的“老寒腿”的主要原因之一。科技发展改变了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和策略,智慧关节机器人Mako单髁关节置换应用系统日前上市,意味着Mako智慧关节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全髋关节置换(THA)、全膝关节置换(TKA)、单髁关节置换(PKA)在中国全面落地。Mako凭借智能手术规划和智能辅助截骨技术,力争做到“精洞察”“惜动骨”,为关节置换手术保驾护航,而新上线的PKA系统,更将为中国外科医生攻克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张先龙教授表示,单髁置换手术就像轮胎修补一样,哪儿坏了补哪儿。这样既可以解除疾病,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住患者的膝盖,保留更多的自身组织,术后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就更接近正常,减少全膝置换造成的不适。
目前我国55岁以上的人群中60%有膝骨关节的影像学改变,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则高达85%。女性、肥胖、外伤、遗传或者关节先天性畸形等因素都是骨关节炎诱因,这样的人群属于膝骨关节炎高危人群。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只愿尝试药物和前期治疗,即使没有明显疗效也不愿意做手术。这些患者及家属的典型顾虑包括:“老年人做这么复杂的手术,可能身体吃不消,能保守就保守吧”“人工关节有使用寿命,越晚做越好”“人工关节始终是假腿,不如自己的关节好使”“听做过手术的人说过手术特别疼”……这些误区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可能错过微创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最佳治疗时机。对此,张先龙教授指出,站在患者的角度和医生的角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知是不同的,医生可能会给到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而患者受到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影响,通常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热敷、理疗、针灸、艾灸、小针刀等保守治疗。在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这些治疗方式能发挥一定作用,通过这些辅助治疗,多数患者的病症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但是并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当病情进展到需要手术干预的时期,确实会贻误疾病治疗。当然,“过度治疗”也是骨关节炎治疗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也就是在不该开刀的开刀了,不该这样治疗的时候治疗。因此建议患者能够了解自己的疾病,以及疾病所处在的阶段,克服畏惧手术的心理问题,及时规范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重度骨关节炎的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日益广泛。2019年,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超过95万台,2017至2019年的年增长量超过20%。单髁关节置换术(PKA)是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而言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只置换病损部分,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用以替代膝关节损坏的软骨表面,该技术不用切除前后交叉韧带,保留了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和关节功能。2019年全国单髁关节置换手术量为19000例次。2017至2019年年均增长率43.70%,治疗需求增长迅速。张先龙教授评价,单髁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全髋关节置换均可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真正实现了骨科领域的智能化、精准化手术操作,为膝骨关节炎日间手术夯实基础,使患者更早回归生活,恢复自理能力。
张先龙教授表示,骨关节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理结构的改变,因此就有不同的治疗措施或方案给到患者,也就是慢性疾病早期、中期到后期的“全程管理”以及“阶梯化治疗”。
在骨关节炎早期,积极开展疾病防治科普,提高患者的认知。同时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减肥,调整自己的生活模式和运动模式。除此之外,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化学治疗,通过口服的、关节腔注射的透明质酸钠类的营养药物来营养软骨,改善关节环境,包括缓解疼痛的抗炎镇痛药。
在中后期阶段,“阶梯化治疗”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在金字塔中部到顶部的区域是涉及到手术治疗的,这些手术技术包括关节镜微创治疗,做截骨,矫正力线,以及为了解决病死部位所诱发的疼痛问题,也会进行单髁置换、髌骨关节置换等部分关节置换手术。
到中末期,根据软骨的病变情况、畸形的情况、症状的评分,可以分为一级至五级。四级、五级往往累及全关节,内侧室、外侧室、髌骨关节,或者作为髋关节来讲,整个关节的髋臼侧和股骨侧都被破坏了,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膝关节置换来治疗。
张先龙教授特别提醒患者要避免不良的运动习惯,关节疼痛往往由此产生。一旦疼痛发生后,一定要及时、认真地对待,查找原因,运动减量或者纠正不良习惯。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对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