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猫姐能量圈(ID: tqq1214cat)
作者:陈小木
(相关资料图)
1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打开微信,收到亦天发来的消息:“我买的羊奶皂还挺好用的,口红也不错。”附带一张网购截图。
东西确实不错,价格也便宜。好像知道我心中的疑惑,她又说:“保质期还有一年半,捡漏价。”这样自说自答几句,然后就没影了。
亦天在一家服装店工作,偶尔上线,碎片式分享是常态。
另一边,还有来自悠悠的未读消息,说有人介绍她去写文案,但自己不太想写。因为她觉得这种文案撰写有点消耗写作热情,所以拒绝了。
也是自说自答,整件事解说得明明白白,让我完全没机会插嘴问一句“为什么”和“然后呢”。
想起亦天说的口红,我回她们:“前年生日闺女给我买的口红,九块九三只包邮,我现在还在用,根本没机会买新的。”
我们就这样各说各的,看起来好像说的各不相干,也没有互动,但我们都知道,有人在说,有人在听。
好的友情大概就是这样,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不忘互相分享今日份心情。那些很寻常的生活碎片,看起来毫无营养的对话,也因为分享而变得不同。
好的感情,是有分享欲的。
在倾诉和倾听之间,彼此的喜怒哀乐都有人接着,感情在分享中流动,踏实而温暖。
2
友情如此,亲情也一样。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父亲路过我住的地方,顺路捎来一包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一番寒暄后,他催我去忙自己的事,他则去帮我处理好蔬菜。
要是往常,我确实就按他说的做了。但那天我给他泡茶用的茶叶是前几天从茶山上采摘来的,便顺嘴说起这茶叶的故事。
我说周末带孩子去茶园采风,有大作家讲座,还有县长讲话。“别看这茶叶貌不惊人,其实大有来头哩!这可是桑植白茶,名头和我们这的莓茶不相上下。”我现学现卖,给他科普了这两种茶叶的区别:莓茶是藤尖尖做的,白茶是茶树尖芽做的。
说到兴起,我翻出手机相册,把在茶山采茶的照片指给他看。采茶后的讲座照片我也一一介绍,这个是某大学教授,那个是某地作家……
“对了!桑植那边的风俗跟我们这也不一样,那边是白族聚居,我们这边是土家族居多,穿着打扮和风俗习惯都大有区别呢!”
我就这样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没有逻辑章法。父亲一边喝着茶,一边听我闲聊,时不时回一句“真的吗?”“啧啧啧!”听得津津有味。
等说得七七八八,我忽然想起,这茶、这讲座,父亲又不懂,说了也白说吧?我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说。
父亲没注意到我欲言又止,而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最近家里来了客,老妈下厨做了很多好吃的,可他那天凑巧在外面吃过了,没吃上多少,怪可惜的。
侄女放长假了,高一的学生娃,破天荒放了9天假。因为要给预备高考的学生娃腾地方。现在天天在家里做作业,比上学时候还辛苦。
好多人请他出去帮忙做事,他“忙不扯”(方言,忙不过来的意思)。但不去又不好,人家来请,就是看得起自己,哪能退却呢?
就这样,俩人互相分享各自见闻,虽然我说的茶文化和文学离他很遥远,他说的家长里短我也许久不曾接触,但不妨碍我们互相分享和倾听。
心没有距离,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听。用一件一件的细碎日常,链接起彼此的情感。
分享欲的背后,是很多很多的爱,和“在意”。
3
每个人的生活圈子各不相同,敞开分享,是因为信任。
而回应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或静静地倾听,或给出客观建议,或共情其中。完全的接纳和包容,是因为这一刻“你很重要”。
好的关系,是聊起什么,对方都能接住。不需要上知天文下地理,只需要互相认同就够了。
一段关系的开始,往往是从彼此分享日常开始的:晨跑路边看到的一朵花开,食堂午饭做了好吃的红烧肉,今天的晚霞很浪漫……
这些触动内心的瞬间,都想一一说给你听,甚至还要拍下照片,以达到“图文并茂”。
一段关系的淡去,也是从彼此的分享欲退却开始的。今天遇到什么,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我不想说,你也不想听。
路边几乎天天都有花开,没什么特别;午饭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菜式,也谈不上哪天的更好吃;晚霞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物,不觉得有什么好浪漫的……
生活里的那些点点滴滴,哪里有爱就会向哪里汇聚,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也不能阻隔。如果没有爱,它们就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观点: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叫共同体感觉。它正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简单来说,幸福就是感受到彼此“在一起”。
人与人之间,如果通过分享这个行为得到积极回应,会发现原来“我很重要”。而倾听,意味着接纳对方,呼应对方的靠近。
有人说,“分享欲就是赤裸裸的告白。”我想让你参与我的生活,因为我很在乎你,你对我很重要。
我的日常很普通,有你,就不同。
END
作者简介:陈小木,湖南张家界人,写人间烟火,说温暖家常。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猫姐能量圈(tqq1214cat)。
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
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