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作者登高所感,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拔云见日.高瞻远曙,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给读者以向上的启示> 公元l050年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做知县,任期满后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时,登上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登飞来峰》。
【资料图】
2、 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极言塔高。
3、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中的“闻说”是“听说”的意思。
4、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上,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
5、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6、另外,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还提到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7、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攀。
8、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飘荡的云再也挡不住视线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了。
10、“自缘”的“缘”,是“因为”“由于”的意思。
11、这两句乍听起来,作者像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细细品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入向上的启示。
12、 本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13、其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典故。
14、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
15、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16、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呀!由于他在政治上能高瞻远瞩,能看清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坚信变法能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国家强盛。
17、所以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实行变法,任凭保守派怎么反对,他始终如一推行新法,毫不动摇。
18、 总之,全诗短短二十八个字,把作者的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19、全诗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不愧是名作。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