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退潮有什么现象?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也就是退潮,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退潮发生的时间取决于震中离海岸的距离。如果很远,会需要较长的时间震波才会传递和反映。如果震中离海岸很近,退潮现象发生的时间甚至少于10分钟。海水忽然迅速褪落,露出了从来没有见过天日的海底,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纷纷在海滩上挣扎。由于海啸的能量的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时间。

“隆起型”海啸就是涨潮,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开始时一定是退潮吗?

海啸是波,波总有波峰和波谷,因为多余的物质堆积到了波峰上,所以两侧的物质就必须抽空一些,形成波谷,波谷总是伴随在波峰两侧。对我们有危害的部分(一般意义上的海啸)总是波的波峰,它来之前,当然是它前面的波谷先到,也就是先看到海水水位下降。所以海啸开始时一定是退潮。

前兆现象是由海啸发生和传播的机制造成的。海底发生地震,如果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沉降,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幅度下沉,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的暴退现象;如果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隆起,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量聚集,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暴涨现象。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有几个异常的特征:海水退、涨的时间与平常的退潮、涨潮时间不一致;海水退、涨速度比平常的速度快得多;海水退、涨的幅度大,常能退到最低潮线以下,或涨到最高潮线以上。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现象,距离震中数百公里以内的沿海都能看到,远离震中数公里的沿海,则不易看到。海水暴退或暴涨现象在震后出现的时间,因各地距震中的远近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紧随主震之后,有的主震后10-20分钟。从海水暴退或暴涨现象出现到海啸登陆,间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仅有几分钟,长的可达到几十分钟。

总之,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