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0年的不断发展,“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彰显了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城乡融合,针对自身多民族、多民俗等地域特点,四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深耕细作,探索出不少新路径,多个具有“四川特色”的多元化解品牌纷纷开花结果。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深入四川多个市州,探访各地在化解纠纷、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乐山:“一站式”解纷 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
在乐山峨眉山市太泉广场南侧,峨眉山市综治中心坐落于此。进入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一体化开放式的受理窗口整齐排布,让人眼前一亮,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多功能调解等8个功能室一应俱全,井然有序。
(资料图)
据介绍,这座综治中心整合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治理、法律援助、检察服务、网格化服务管理5个中心资源,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18个部门入驻办公,全方位满足群众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快速裁决等需求。各部门协同配合,一站式解决纠纷,实现了群众办事解忧“最多跑一地”。
不久前,张林(化名)因一起交通事故陷入纠纷,与对方一直无法达成协议。不料,对方转而开始围堵张林所在的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经营。无奈之下,张林选择到综治中心求助。
核实情况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法院、交警、派出所、相关镇政府和法律顾问召开分析研判会,并迅速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由派出所责令阻挠办公人员立即撤除围攻办公场所;由相关镇政府、村干部对阻挠办公人员开展“一对一”思想工作,安抚亲属情绪;交警大队梳理整个交通事故的前因后果、处理流程、责任划分、损害情况及调解过程等情况;法律顾问及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特邀调解员对双方开展“面对面”调解……多方联动配合之下,短短数日,就打破了双方僵持多日的对立局面,顺利签订调解协议。
“政法部门立足主责主业,充分整合政法资源,搭建能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性平台,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峨眉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嘉表示。自2021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峨眉山市综治中心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998件,全市刑事和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2.91%、49.34%。
不仅在峨眉山市,近年来,乐山市持续推进全市范围内的“多中心”合一工作,有效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资源,一张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解纷平台大网正在乐山快速织就。
泸州:“石榴籽”迭代升级 提升矛盾调解质效
“我们是从云南过来打工的,现在遇到难题,只好来找你们了!”小张是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彝族人,就近到四川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打工,因在工作中受伤与用工方就赔偿事宜产生了纠纷,遂来到位于水潦彝族乡的省际边界联动中心,向工作人员求助。
了解到小张的情况后,联动中心立即开展工作,找到用工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快速化解双方矛盾,当场兑付了赔偿款。“坡头镇紧挨着水潦彝族乡,又都是少数民族同胞,你们应当好好珍惜这份民族团结的情谊啊!”听到“石榴籽”调解员的这席话后,当事双方再次握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2017年,“石榴籽”多元解纷品牌在泸州叙永县孕育,为解决少数民族杂散居乡镇矛盾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适用于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化解矛盾纠纷、助力民族团结的多元解纷路径。
“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五镇共同协商,在水潦彝族乡设立省际边界联动中心,在与云南、贵州毗邻村设立‘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叙永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海斌说,省际边界联动中心设立以后,三省相邻的乡镇和村商定了“省际边界‘石榴籽’调解参照”,统一沿用“‘石榴籽’习惯调解法”,共同组建“省际边界‘石榴籽’调解人才库”,三方借由这一联动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调解的质效。2021年以来,“石榴籽”通过省际边界联动中心,调解涉边界矛盾纠纷134件,调解成功率达100%,达到了以调解边界纠纷促边界稳定的目标。
眉山:“专业化”医疗解纷 释放行业解纷潜能
2022年6月,霍某前往眉山市仁寿县某医院就诊。因对治疗效果不满,霍某多次前往医院“讨说法”。在此过程中,其行为较为偏激,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眉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闻讯后及时介入,医调委仁寿工作站专职调解员一边安抚其情绪,耐心听取诉求,一边邀请评估专家为其开展医疗责任评估,仅数小时,患者便与涉事医院握手言和,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桩潜在的易激化重大医疗纠纷隐患被成功排除。
走进四川省眉山市医调委,一面面群众送来的锦旗挂了满墙,这里不仅设置有3个专门调解室,还设立了法官联络、警务、评估、保险理赔、巡回审判庭等功能室,随时为医患双方提供一站式全过程医疗纠纷调解及理赔服务。近年来,眉山市积极传承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医疗纠纷诉源治理,创新构建“保调赔防诉”机制,实现医疗纠纷的“一站式”全方位化解。2020年至2022年底,市医调委登记受理医疗纠纷206件,调解成功179件,调解成功率达86.5%。
眉山市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纠纷专业化、行业化、新型化趋势,积极释放专业解纷潜能,建强专业性解纷平台队伍。在解决金融债权纠纷上,设立了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合作协议》,实现涉眉山的知识产权纠纷在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站式解决。目前,眉山市已规范化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6个,每年成功化解行业性矛盾纠纷5000余件。
甘孜:党建延伸到边界 建立“全链条伴随式”机制
木通村与月拉村是相邻的两个村,二者都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但前者位居甘孜县的茶扎乡,后者地处德格县中扎科乡,因“能不能在边界位置举行祭山煨桑活动”这个问题,两村“积怨已久”,斗殴事件时有发生。但近几年,村民们一旦跟邻村发生矛盾,第一时间会选择寻求联合党支部的帮助,而不再是“自己解决”。
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甘孜州通过设立流动党支部,建立村际边界地区联合党支部,每月召开组织生活会,做到“群众在哪里,临时党支部就延伸到哪里”,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伴随式服务,形成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良好局面。
此外,甘孜州还组织毗邻州、县、乡、村四级签订和谐边界协议,签订率达100%,从源头减少矛盾隔阂。今年4月,在甘孜县和德格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的促成下,木通村与月拉村签订和谐边界协议,两村就边界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彻底画上了休止符。
在“全链条伴随式”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作用下,甘孜州有效防范化解了大量的“三山一界”(草山、药山、矿山和边界)资源纠纷,甘孜州已连续6年实现群体性聚集、群体性械斗案(事)件“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