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典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共有五层,自电池表面到内部为:透明导电氧化物、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光吸收层、空穴选择接触层、金属电极。在“倒置钙钛矿电池”中,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选择接触层的位置发生对调。
“效率、稳定性,是评判钙钛矿电池‘表现’的两个最关键的维度。”论文通讯作者、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王睿表示,研究团队发现,“倒置钙钛矿电池”可以提升性能,但存在“休眠火山”式的缺陷,不够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故障”。这个问题和电池中空穴选择接触层的分子材料有关。
图为基于全碳基结构“芘核”合成的新型分子“Py3”。(朱丹阳 摄)
研究团队跳出目前分子设计的化学框架,合成了一种基于全碳基结构“芘核”的新型分子“Py3”,并基于这种分子开发出空穴选择接触层的新型结构。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多项国际标准的老化测试显示,以新型分子“Py3”构筑的“倒置钙钛矿电池”器件具有优异的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可超过10000小时,远超目前钙钛矿电池3000小时左右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