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在雁江召开,一系列决策部署为资阳下一阶段工作明确了目标、聚焦了重点,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工业质效提升,1—5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7.3%、高于全省26.3个百分点。服务业加速复苏,全市公路货运量增长42%、增速居全省第1位,快递业务量增长101.9%、增速居全省第1位……会上,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的一连串数字,诠释了资阳持续稳定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撑和脊梁。如何筑牢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之基”,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给出了答案: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资料图片)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做强产业支撑,不仅要前瞻布局规划、完善招商引资、调度项目推进,更要加快塑造产业新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资阳线与成资大道。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优化交通、物流、能源、通信、水利、市政、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更好发挥资源优势,做实产业基础,增强吸引力、聚集力,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交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引导性、支撑性、服务性产业,带动作用强、影响范围广,与产业发展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建华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做好“外联内畅”文章,构建对外大通道,畅通市域内循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轨道交通”文章,加快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城市形象品质;做好“共建枢纽”文章,加快推进新时代综合枢纽建设,谋划高铁西站建设,推动成渝铁路扩能改造,谋划推动资阳南站建设,培育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了更好地做好电力保障,今年我们在整个资阳一共投资了80多亿,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在分组讨论中,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总经理栗璐说,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将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推进川投燃气电站一期如期竣工投用,更好保障产业用能安全,助力我市奏响产业“最强音”。
完善要素保障政策
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施工图。(资料图)
京东乾石(安岳)中国柠檬交易中心等 15 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川投(资阳)燃气电站等60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吉利斯达汽车零部件技改扩建等8个项目竣工投用,97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目标进度3.5个百分点,全市产业项目投资占比48.5%、同比提升14.8个百分点,产业项目投资增速72.5%、高于全省52.3个百分点……全市各大项目开工越来越密集,各大产业链不断延伸。
资阳不断壮大产业“筋骨”,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产业项目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的背后,离不开要素保障。
资阳临空经济区(清泉)智能制造产业园。
“我市工业贷款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排在全省前列,5月新增的贷款中,工业贷款的占比达到10%了。”人行资阳市中心支行行长王晓说,今年以来,资阳金融强化资金支持,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培育和投资收益双赢局面。截至5月末,全市贷款余额增长15.5%,工业贷款余额增长34.7%、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6位,不良贷款率1.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为近十年来最低,金融生态持续优化,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创造力。只有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才能增强产业发展硬支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波说:“我们将学习相关地区的经验做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优服务、降成本,坚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题。”
资阳市民服务中心。
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产业兴市的主力军,临空经济区和高新区采用“部门领办、容缺后补、交叉施工、压茬推进”模式,压紧压实项目落地专班工作责任,及时解决企业在落地投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有效衔接。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凤先认为,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就要夯实做优服务,建立产业项目“110”(1条信息、1个电话、0跑路)快速响应服务机制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推进“骏马”“蜗牛”评选机制,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全媒体记者 陶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