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当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12月26日 澎湃新闻)
12月27日,清晨一打开电脑新闻来了,一是我国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是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对此,我觉得,面对疫情,虽然被调整为乙类乙管,但我们也不可“马放南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当然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码人们不再担心“密接”和“高风险”,也不要三天两头做核酸了,也不要去公共场所出示健康码了,更不要担心“复工须审批”,一切的一切,经济与民生,都将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该干啥就干啥,餐饮业将恢复烟火气,旅游业将迎来井喷。
但是,“乙类乙管”,并非“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们每个人还是要当好自己的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疫情防控也丝毫不应该有麻痹思想。
就政府层面来说,新闻里的“一是,二是,三是......十二是”,“乙类乙管”,从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到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方方面面,防治任务还是挺重的,把每一项做好,都不是易事,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因此,相关方面,每一项都应该有“直接责任人”与“领导责任者”而公开挂名负责,以求社会监督。
就个人层面来说,每个人仍然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总的原则是“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包括接种疫苗,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不仅仅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任何时候都得要讲保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接下来,我们仍然一定要尽最大可能保护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弱势群体。新冠感染疫苗,力争“应接尽接”,与此同时,不提倡这类弱势人员去公共场所“聚集”,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包括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包括“精神赡养”。尊老扶弱,这是每一个家庭应尽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生老病死,大自然规律,不可能做到“无重症,无死亡”,但新冠感染乙类乙管起码应力争“少重症,少死亡”,此乃抗击新冠感染成败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