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李鬼”式山寨基金App,20万元买的理财产品打了水漂,投资者王某一气之下将真正的基金公司告上法院,法院最终判决基金公司不用赔偿。这究竟怎么回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冒充公私募基金公司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投资渠道,选择正规、合法的基金公司进行投资。基金公司也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同时加强信息管理,以保护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山寨基金App却是吞金黑洞

近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这样一则案件。

2021年,投资者王某通过微信网友赵某的二维码下载了“东吴基金”App,并在此App上分两次购买了名称为“华恒生物”的理财产品,共计20万元。

理财产品到期后,20万元却血本无归,一气之下王某将东吴基金告上法院,要求东吴基金赔偿自己的损失。

对此,东吴基金称,王某可能遭受到了网络诈骗。首先,王某购买的并不是东吴基金管理的产品。后经查询客户系统,东吴基金找到28位与王某同名的投资者,但并没有与王某身份证号码相匹配的投资者。此外,王某提交的合同中的所谓公章也并不是东吴基金的公章。

随后王某又提供一系列证据,包括电子合同、转账汇款单、投资项目截屏、小金牛吊坠照片及东吴基金VIP会员群微信聊天记录等等。王某还提供了赵某的微信朋友圈照片和赵某本人在东吴基金投资的电子合同,以此来证明赵某是东吴基金私募平台的管理员。

东吴基金表示,已经发布过风险提示,来提醒客户谨防虚假App、网站、二维码、公众号诈骗的风险。

法院经审理查明,王某并不能提供购买理财产品合同的完整文本,也不能提供加盖东吴基金公章的签署页面。

法院另查明,王某提供的“东吴基金管理”App图标与东吴基金认可的“东吴基金”App图标外观不同,且王某登录的“东吴基金管理”App页面底部显示运营公司“东吴中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未在工商系统注册。

法院认为,王某在赵某的推介下购买了理财产品,但并不能证明赵某是东吴基金的工作人员,所以无法推知赵某是受东吴基金授权而履行职务行为。再次,王某的转账账户也没有证据证明该账户与东吴基金具有关联性,所以无法证明东吴基金收到了王某的转账。最后,王某登录的“东吴基金管理”App并不是东吴基金当时运营的“东吴基金”App,王某也没有证据证明东吴基金实际参与了该“东吴基金管理”App的运营。

最终,法院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多家公私募遭遇“李鬼”

基金公司被假冒,以骗取投资者钱财,这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已有10多家公私募基金提醒投资者,有不法分子假借公司或是基金经理名义进行诈骗。

汇添富基金、中金基金、富国基金等基金公司都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遭到仿冒,有不法分子通过多个社交渠道进行虚假宣传、非法集资,骗取投资者钱财。

不仅公募基金,多家百亿私募也曾“躺着中枪”。之前曾有不法分子冒充百亿私募鸿道投资基金经理孙建冬,通过微信群和QQ群进行网络诈骗。睿郡资产、九坤投资等知名私募也曾“中枪”。

防范网络诈骗需要各方合力

近些年来冒用基金公司的诈骗案例层出不穷,沪上一家私募人员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法分子诈骗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他们往往通过伪造网站、App、短信、电话等方式,冒充基金公司进行诈骗。

此外他表示,不排除一些基金公司存在信息管理不当的情况,导致投资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投资者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第一时间报警,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警方更快查询到不法分子的行踪。

他补充道,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投资渠道,选择正规、合法的基金公司进行投资。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不要盲目跟风。并且密切关注所购买产品的投资动态,及时了解投资产品的变化和风险,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基金公司也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同时加强信息管理,以保护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桑田表示,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当审慎行事,通过公开渠道如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看基金公司的公示信息,在App市场下载App时应注意查看开发者、版权方的名称并与企业公示信息核对。

她补充道,在签署合同时,要注意合同中对方的名称、落款和公章,公章须包含公司全称。此外,合法合规的基金产品均在监管机关备案,可以致电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