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拱形态的帆布机械装置。图片 © 金伟琦

近日,联合国发起了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宣传活动,文化赋能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再度引起关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也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作为主题,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资料图)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之地——北京798艺术区,有一座由工业遗产改造,外形极具中国传统四合院特色的美术馆:798CUBE。

798CUBE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完全按国际艺术机构专业标准设计和建造的艺术平台,“Into the Unknown”是其品牌理念,798CUBE持续致力于新兴科技与前卫艺术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大众、链接国际优质艺术资源与公众的平台。

798CUBE不仅是艺术机构,更是一座超越机构的多面体空间。它像一个超感光元件,洞见艺术与科技相交叉所形成的精神、物质的颗粒度。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影响下,798CUBE关注艺术、科技、电影、音乐等领域新兴媒介的变迁与转换,通过视觉艺术、新媒介、文献的展示,提出工业历史、当代行为的演变和跨学科研究的新观点。

厂房再设计:从“工业遗产”到可持续的艺术社区

798CUBE馆群的设计遵循原有工业遗产的肌理,既呈现地方怀旧色彩,又在功能与构造上具有当代设计的基因。馆群采用一系列的“盒子”空间,塑造正交几何形体的秩序,一方面,这些盒子空间严格地按照原有老厂房建筑的基础和轮廓,另一方面,也映射798工业厂房平铺直叙的规划思想与朴素的建造逻辑。798CUBE对于工业遗产的继承与改造,践行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在今日以及遥远的未来,也希望正如《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提到的那样:“我们必须研究它们,让它们的历史为人所知,它们的内涵和重要性为众人知晓”。

混凝土墙细节。图片 © 朱润资

主展厅。图片 © 金伟琦

时代的回响:多元化、专业性的艺术展览

798CUBE一直致力于推广科技与艺术的跨学科研究、交流,通过邀请艺术家、科学家、生态学家参与展览,以不同形式为公众带来具有现实挑战的思考,以回应我们这个危机与生机并存时代的突出症候。

在798CUBE开馆首展“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合成生态”,我们首次将“气候时钟” (Climate Clock) 这一极具现实性与反思性的项目带到中国。“气候时钟”曾在短短两年内登陆20多个国家,以倒计时作为一种凸显紧迫性的工具来反思气候变暖这一全球议题,传达全世界在一条时间线上共呼吸的情感,引导人们共同行动。在屏幕底部,蓝绿色时钟显示了三条生命线。第一条生命线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产量所占总能源产量的百分比;第二条生命线显示了向绿色气候基金 (GCF) 承诺的资助金额;第三条生命线是“原住民土地主权生命线”,显示了目前由世界各地原住民和当地社区所管理的土地面积。

《气候时钟》,2020年。图片 © 气候时钟。

《气候时钟》,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 © 798CUBE。

《气候时钟》,2020年。图片 © 气候时钟。

在iCUBE Museum首展“我想看见‘你的看见’”中,798CUBE也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科学家共同想象一个新世界的可能性。展览通过虚拟/增强/混合等技术为观众提供一中探索“可能”世界的路径,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之间,在具体与抽象的转化之间,呈现一个超越现实又不断演化的多维感官体验。

最新的展览“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奥秘”,以当代艺术的语言、方法和独特视角,揭开甲骨文的神秘面纱,重新审视其内涵。通过本次展览,798CUBE希望促成各界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并展开一场富有深度的交流与对话,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何为,《源》,展览现场,2023年。图片 © 孙诗

杨迪,《愿望之力》,展览现场,2023年。图片 © 孙诗

艺术“放大器”:丰富的公共项目

798CUBE以工作坊、行为、表演、音乐、讲座等创意项目为载体,实现思想的交换和公众交流。公共项目如同放大器,将798CUBE这一艺术的能量场不断延展、延伸,实现社会价值与机构使命。

“CUBE传感器计划”自今年2月首次启动以来,已经为公众带来一系列的工作坊活动。该计划旨在为中国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的核心基础,旨在通过创作孵化、展览展示、国际大奖、驻地实验、跨界研讨等板块设置,在青年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维度的连接通道。

798CUBE传感器计划,2023,工作坊现场。

798CUBE传感器计划,2023,工作坊现场

在文化赋能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下,798CUBE将持续深入探索艺术与可持续性的联系,呼吁每个人在艺术的启发下,积极追求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将观众领进展览的世界,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到一系列与可持续性和美好生活相关的行动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