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九派新闻报道,有网传视频称,黑龙江镜泊湖景区计划于今年12月推出一个名为“流放宁古塔”的旅游项目,还原古人流放路线及场景,游客可以根据需求穿囚服、戴枷锁。对此,镜泊湖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确有宁古塔项目,项目具体内容目前还在筹备中,这一项目也是今年的冬季旅游项目。

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舆论关注,同时也出现一些质疑声。有人认为这是值得鼓励的文旅创新尝试,也有部分声音表示此举过于娱乐化,不宜轻佻地打开一段沉重的历史。还有不少网友来到项目官方账号下留言评论,为项目提供建议。

“流放宁古塔”项目之所以爆火,原因之一是宁古塔本为古代的著名流放地,因多次出现在影视剧中,与“流放岭南”一同为观众熟知。更为重要的是,现象级电视剧《甄嬛传》中有相关情节,甄嬛的家人被流放至宁古塔这一“苦寒之地”,使得该词条成为走红的热梗。

将影视IP与当地文旅资源融合,打造沉浸式旅游项目,是“体验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相较于传统的“被动式参观”,沉浸式旅游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尝试,其一方面通过让游客“主动式参与”,获得情绪价值,满足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借助游客的打卡与分享,实现信息的互动式人际传播,以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

类似的沉浸式旅游项目发展迅速,已在全国各地形成一股热潮。《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去年,国内沉浸体验项目数量已达32024个,总产值达到1933.4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400亿元。这其中,不乏融合唐代文化的洛阳《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文旅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与此相对,个别沉浸式旅游项目陷入猎奇陷阱,一味地“博眼球”“寻刺激”。例如,有地区推出“鬼子进村”体验游,随即因错误的历史观和罔顾民族情感引发声讨,还有个别景区打出“游客可在景区猎场徒手抓‘野猪’”等噱头吸引流量,很快由于安全性不足被叫停。

凡此种种,大多因模糊历史与娱乐边界、不肯在项目细节上下功夫而翻车。部分反对“流放宁古塔”项目的声音,也是出于对该项目是否剑走偏锋、过度娱乐、消费苦难或本末倒置等的疑虑。其实,对于这一还在讨论和征集意见阶段的文旅创新项目,不妨给其一个细化和完善方案的机会,看看经过理性思考、集思广益后的项目到底会如何呈现。

可以看到,对于沉浸式旅游项目,当地是否在挖掘IP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否做好把关与引导,是影响其口碑和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因《守护解放西》而走红的湖南长沙坡子街派出所,在设置游客体验打卡项目时的做法,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今年国庆节假期,该所民警把禁毒课堂设在“网红打卡地”,将禁毒宣传自然地融入游客的打卡体验中,寓教于乐,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这也启发各地文旅部门,若要把旅游项目的“流量”变为“留量”,目及长远的发展规划才是上策:挖掘文化内涵是根本,创新体验形式是关键,完善服务体系不可或缺。大家心中自有一杆秤,旅游项目最终能不能走远,游客将用脚投票,时间也会慢慢见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