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陈溯
(资料图)
9月22日秋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在每年的秋分举办。作为农民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丰收,也晒出了“三农”成绩单。
——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中国全年粮食生产按季节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目前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到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实现恢复性增产和高位增产,早稻生产保持稳定,产量563.5亿斤。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5%左右,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秋粮播种以来,天气条件较为有利,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农业灾害“面上轻局部重”,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菜篮子”供给充足
今年,中国水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均衡供应能力明显增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水果(含西甜瓜)面积2.27亿亩、总产量3.27亿吨。蔬菜面积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3亿亩、7亿吨以上,总体上产需平衡有余,特别是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今年以来,蔬菜面积产量同比均有所增加,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08亿亩,同比增加130多万亩,面积处于年内较高水平,为保障秋冬蔬菜供应提供坚实基础。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712万吨,禽蛋产量1703万吨,牛奶产量18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2.7%、3.4%。1至8月,国内水产品总产量3972.91万吨,同比增长4.07%,产量稳步增长。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近年来,中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以来,脱贫地区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增强,没有出现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现象。832个脱贫县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6396元(人民币,下同),2021至2023年每年增加1200多元,增速都超过全国农民收入的增速。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连续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2023年达到3396.9万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每户都有一人以上就业,稳住了脱贫民众近七成的收入。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超过90%的脱贫户参与其中、分享收益。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2018年以来,中国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列入省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务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目前,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清洁行动,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截至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5%以上,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科学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目前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
——乡村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中国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中国建设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709个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带动农民就业超过3000万人。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今年1至7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07万亿元,同比增长0.9%,完成利润总额6585.7亿元,同比增长15.3%。
中国累计建设18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1953个美丽休闲乡村和1000多条精品景点线路,2024年上半年,全国休闲农业持续恢复,成为旅游消费的新亮点。截至2023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达1320万人,乡村吸引力持续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