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1700万元、村集体增收1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很难让人想象出自一个曾经的负债后进村。“‘绿色金库’整活了我们村里的闲地、荒滩,村里不仅还了债,老少爷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平度市店子镇史家村党委书记王贤亭谈到党组织领办“绿色金库”为村里带来的红利,深有感触。

这些年,史家村在260余亩的空闲地、荒滩地、边角零星地上建设“绿色金库”,由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具体运营管理,栽种玉兰、海棠和法桐等10余种花卉、苗木1.3万多棵,实现了村集体快速增收。像史家村这样的村庄,在平度市还有11个。

“搞‘绿色金库’亏本了怎么办?刚开始我们心里也犯嘀咕,后来村‘两委’反复酝酿,街道党工委也支持,就干了。”白沙河街道河岔新村党委书记任德武介绍,去年以来,村里先期整合本村边角地和“四荒地”15亩,组织村民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统一栽种绚丽海棠、映山红等经济林木1500棵,实现集体增收18万元,入股村民分红12万元。今年,“绿色金库”的红火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入股参与,河岔新村党委也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万棵,预计获益将超过200万元。

据了解,针对部分村庄地理区位偏、自然禀赋差、零星荒地多、增收路子窄等问题,平度市出台了《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实施方案》,创新推出村级集体增收“绿色金库”模式,即新村党委、自然村党支部整合本村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和“四荒地”等闲置资源,通过村民入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管理、村企合作等方式,规模化种植多种经济林木,所获收益由新村、自然村和入股村民按约定比例共享,做活农村土地文章,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绿色金库”做大做强,关键在党建领航。通过镇(街)党(工)委资金技术扶持、新村党委统筹协调、自然村党支部响应参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运营管理、村干部村党员带头先行,不仅打消了村民观望的顾虑,而且明确了新村、自然村、入股村民收益比例,将闲置的农村资产、资源、资金收上来、管起来、用起来,实现“新村+自然村+村民”三方共赢良好局面。对不适宜种植、区位条件较差的土地,由新村党委统筹社会和村庄力量,整片流转发展经济林木,带动增收。

位于南村镇的逄家下泊村,过去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庄,因水源不足、土壤条件差、区位不理想,村集体和村民长期收入偏低。近年来,该村探索形成“党支部+林业合作社+农户”增收模式,村党支部组织本村村民集中流转700余亩土地,牵头成立领办林业合作社,种植速生杨和白蜡等经济林木6万多棵,收益超1600万元,平均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00万元增收,逄家下泊村一下成为增收致富典型村。

通过实践,平度市发现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打造“绿色金库”,确实能有效破除区位、自然禀赋、技能人才缺失的限制,让公共资源活起来,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随着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在该市全面开展,目前已有12个村庄试点建设“绿色金库”,景美村富民殷实的绿色增收景象正悄然在这片大地上铺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