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了校园门口专坑小学生的抽奖游戏。龙珠弹力球、红外线笔、陀螺等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变成了抽奖产品,这些诱惑让未成年的小学生难以阻挡,一次次地掏出自己的零花钱,有些奖品甚至还是“三无”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那么,资阳学校周边是否有这样的抽奖游戏呢?《资观监督》栏目记者对此进行了暗访。
2月10日上午放学时间,记者来到雁江一小门口,看到一家文具店前,几个学生正围在一起“抽龙珠”。支付1元后,可以从盒中抽走一张卡片,撕开卡片可以得到一个号码,号码越小,对应的龙珠越大。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着,口中喊着:“希望中!中大的!”
学生围在一起玩抽奖游戏。
(相关资料图)
“抽五次”“服了,又是小的,3个小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没抽到奖品的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续抽;有些同学抽到了小龙珠,非常不甘心,又继续掏钱抽奖,见实在抽不到心仪的奖品,又把希望寄托到新的抽奖游戏上。不到三分钟,一个孩子就花了十元钱,“没得钱了,明天又来!”
多种多样的抽奖游戏。
学生掏钱抽奖。
记者注意到,从放学开始,抽奖摊点生意持续火爆,来抽奖的学生就没断过,满地都是被扔掉的已经揭开的抽奖卡片。那这种抽奖设置的中奖规则是怎样的呢?“大部分抽到的都是小球,抽到大球的很少。”老板坦言,这些大龙珠中奖概率其实很低,而一旁的手表中奖概率则更低,80张卡片,总共只有4个奖品。
抽手表。
在一些学校周边的多家商店内,抽奖类商品都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单价从1元到25元不等,种类繁多。
盲盒文具。
幸运盲盒。
在雁江五小旁边的一家便利店,记者购买了一个2块钱的盲盒,上面写着“神秘盒子,拆不停”的字样,拆开后里面有一支圆珠笔、两张卡片、一个玩具、一块橡皮泥和一个小瓶,这些奖品基本都是三无产品,打开后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如果仅从外观上看,这些玩具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健康,成年人尚无法判断,七八岁的孩子更是难以甄别。
盲盒里的物品。
扭蛋机。
在雁江二小附近的商铺门口,记者看见了一种叫扭蛋机的抽奖游戏。记者花1元钱扭到一颗小球,当询问商家“扭到不想要的,还可以再扭一次吗?”商家当即拒绝并表示,如果要再扭一次需要另外付钱。
扭蛋机出的弹力球。
暗访中,记者了解到,经历过这些“抽奖游戏”后,有部分孩子摸清了其中的套路,不再参与,但更多的孩子仍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家长们纷纷表示,在校园周边售卖具有博彩性质的“刮刮乐”“小卡片”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希望相关部门对其加强整治。
“学校周边这些盲盒类产品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导向,我觉得这些产品应该被管控。”
“希望监管部门加强整治,还学生一个健康、绿色的学习环境。”
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27日,《资观监督》栏目曾以《校园周边环境:流动摊贩变少 “抽奖游戏”招摇》为题报道了学校周边存在的抽奖游戏乱象。相关部门当时表示,针对刮刮乐、抽盲盒等抽奖游戏,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校园周边秩序。
既然进行了整治,为什么校园周边抽奖游戏仍然风靡?记者随即来到市场监管部门了解情况。
雁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江滔表示,一些商家存在打擦边球的行为,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对于此类产品只能检查其质量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资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加大检查力度,并加强部门联动,厘清部门职责,强化工作合力,持续优化平安、健康、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为什么校园周边抽奖乱象屡禁不止,多次整治仍死灰复燃?关键在于,我们的认识是否足够到位?整治力度是否足够大?
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自制能力差、辨别能力差,一旦被“抽奖游戏”所吸引,极易诱发未成年人沉迷投机、不劳而获的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影响。因此,我们的整治态度必须坚决,整治措施必须有力。
除了开展集中整治,相关部门还应建立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促进监管常态化、规范化。而学校、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诱惑、控制好孩子的日常消费,通过劳动教育、记账管理等形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资观监督报道组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