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桑忙。近段时间,随着春芽茶采摘黄金期的到来,乐至境内沉寂一冬的各大蚕桑种植园迎来了新一年的生气。

村民在园区内采茶。

走进位于乐至县东山镇东乐村的蚕桑种植园,淡淡的桑叶清香扑鼻而来,十几名采茶工人正腰挂竹篓,穿梭其中,双手熟稔地在茬茬新绿间上下翻飞,从中摘下最为鲜嫩的桑芽。有着丰富采桑经验的桑都科技桑茶加工厂负责人林华告诉记者,采茶也是有讲究的。


【资料图】

“我们的采摘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叫全芽采摘,第二种就是今天采摘的芽头带一叶或者两叶的采摘方式,还有第三种方式就是全叶采摘。”林华介绍,为保证桑叶茶的口感,防止高温下桑蛋白变质,新芽采摘后一小时内就会被送到工厂中进行加工。

跟随林华,记者走进桑都科技桑茶加工厂,作为桑茶手工制作非遗传承人,林华说她要好好展示一番。

桑茶炒制。

“用眼睛看它色泽的变化,用鼻子闻它味道的变化,用手感知它的温度,这样炒出来的茶是具有灵魂的。”林华一边娴熟地利用老式铁锅炒制桑茶,一边向记者分享着她的心得。

在聊天中记者了解到,林华原本是一名在职职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手工制茶,最开始她将其当作爱好培养,后来辞职到外地专心学习采茶、制茶工艺,通过专心学习研究,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加工手法。2019年,林华带着制茶技艺回到乐至,开启了她的手工桑茶之旅。2022年,在政府利好政策指引下,林华在东乐村流转了190余亩地用于种植桑树,并成立了桑都科技桑茶加工厂。由此,她的桑茶走出乐至,走出资阳,销往成都、重庆、上海、浙江等地。

除林华外,茶篓中的片片桑茶同样也成了当地村民的幸福密码。

“我家原本有五亩地,现在全部承包出去种桑了,一年承包费有两千多,平时打点零工,一天下来还有70到80元的收入。”东山镇东山社区的居民贺吉淑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分享着她内心的喜悦。

近年来,乐至县东山镇以乡村振兴和促农增收为重点,依托现有蚕业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工厂化生产”的总体思路,谋划了包括智慧蚕桑示范区、种养循环功能区、东山蚕丝主题小镇、桑梓原乡文化传承区、蚕桑农旅融合发展区在内的5大产业板块,全面建成后可创造万余个用工岗位,为增强当地居民的自我“造血”能力输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东山桑园。

“目前我们东山镇已有两处3A级的景区,下一步我们打算在三元湖周围建一些民居、民宿,通过农旅融合的模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和游客,从而带动我们当地蚕桑产业的综合发展。”东山镇副镇长陈严表示,对于东山蚕桑产业的蓬勃发展,全镇上下均是信心满满。

东山镇发展蚕桑产业的底气,源于政府政策出台的“硬气”。2022年,关于“全力推动桑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桑产业全链开发,推进乐至蚕桑产业向规模、多元、优质、高效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相关决策部署在乐至迅速铺开,乐至县委、县政府在提质扩面、科技创新、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真金白银的补助,打通了蚕桑产业全链式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乐至蚕桑产业总值突破8亿元,桑园面积、养蚕发种、蚕茧产量、综合产值等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五,是唯一进入全省主产县的川中丘区县,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轴线区县中位列第一。

“除桑叶茶外,我们还有生丝、蚕丝被、僵蚕、叶绿素等产品,如今已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生物制药等传统种植养殖与资源综合开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极大促进了乐至蚕桑产业链条的发展。”乐至县蚕桑局副局长龚江洪告诉记者,2022年8月,乐至县被中丝协授予“中国桑都”称号,对于全县上下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下一步,乐至将在智慧蚕桑、桑旅融合、品牌建设等方向上持续发力,推动乐至县蚕桑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云卷云舒、桑田环绕,品一口春茶,尝一尝桑城乐至的春日限定滋味。

走,资阳乐至吃茶去!

实习记者 李晓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