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下,江淮之间,安徽六安城滨水而筑、因水而兴。随着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激增,污水处理能力与城市规模无法匹配。

面对当地百姓的“心头病”,2019年起,六安市政府携手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坚持系统观念和科技创新引领,探索建立国内首个“厂网河、供排涝”全业态智慧调控系统——城市智慧“水管家”系统,对六安所有涉水设施进行集中监控、远程控制和一体化调度。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六安市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水生态环境显著好转。

城市智慧“水管家”具体怎样运作,实际效果如何?其背后有哪些创新理念和亮点科技?近日,记者参加“长江大保护调研行”采访,实地探访了六安“水管家”集控中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应用“水管家”方案

致力于把“每一滴水”都管起来

年逾七旬的六安市民老郭是一位钓鱼“发烧友”,闲暇之余,喜欢和老伙计们相约到城区内的均河边垂钓。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老郭他们并不愿意来这里:“之前这儿的水发臭,鱼也少,待久了熏得头晕。”

六安水源来自大别山深处,水质好曾令当地居民引以为傲。但近年来的水体黑臭问题,让原来的自信变成了焦虑。六安本身具备供水、治污系统,但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44.8%。同时,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城区14条黑臭水体反复返黑返臭。

2019年夏,六安市政府联合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开启涉水项目综合治理。进入六安后,长江环保集团通过管网普查、数字测绘、排口溯源等方式,开展摸底调研,找到问题症结。

“水环境问题治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治标不治本,还依靠‘出问题-打补丁-再出问题-再打补丁’的传统思维,就会像钟摆一样反反复复。”长江环保集团安徽区域公司执行总经理黄荣敏介绍说。长江环保集团创新推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方案,探索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黄荣敏解释,“水管家”就是将从水源地到水厂的原水输送、水厂到用水端的自来水供应、用水端到污水厂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处理达标后的尾水排放、河湖生态治理、城市防洪排涝等,统一纳入全过程全周期管控。“从原水到供水,从污水到防洪排涝,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地上地下的、河里岸上的,‘每一滴水’都交由‘水管家’管起来,而且还要管好。”

针对六安市内水系数量少、水环境容量有限的特点,采取“厂网河一体”系统治理方案,对河道、管网、水质净化厂、水闸、泵站等一体化管理,通过流域统筹、区域协调、泥水并重等措施,实现城市整体水环境有效改善。

“我们在‘厂网河一体’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城乡统筹一体、供排涝一体、投建运一体,也就是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涉水工作整个统筹起来,系统性解决各类矛盾问题。”黄荣敏介绍说。

如今,六安市城区涉水资产均被纳入统一管理。通过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高效率管理,六安供排水提质增效明显:安全供水能力、污水处理能力、污水集中收集率逐步提高,污水处理量、COD(化学需氧量)削减量逐步增长,城区14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销号。

研发国内首个全业态水务智慧

调控系统探索将“治水”变成“智水”

“从这里,能看到六安城一滴水的‘前世今生’。”在长江环保集团六安水管家公司集控中心,伴随智慧调控系统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公司运营中心负责人赵高利向记者介绍起一滴水的“旅程”——

大别山区下了雨,雨水汇流来到横排头枢纽,被分为淠河和淠河总干渠两支。进入总干渠的水,首先会进入相关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送到千家万户。城市污水和降雨通过雨污分流的管网,分别来到凤凰桥等水质净化厂和蒋家沟调蓄池进行处理。水质净化厂处理后的达标出水,会经过湿地进行自然生态净化,最后回到淠河……

六安涉水业态多样,有供水、排水、污泥、河湖水体、水利枢纽、湿地公园、光伏发电等十几种业态。长江环保集团在六安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全业态水务智慧调控系统,以打造智慧水厂、建立数字化管网系统、建设集控中心、建立一体化调度系统为重点,对城市所有涉水设施全监全控、联调联动,初步探索从传统水务“独立运营+单兵作战”运营模式向“集中化管控+片区少人值守”新模式转变。

“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对所有涉水场站的集中监视和远程控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体化调度,同时还具备数字巡检功能和智慧运营管理功能。”值班人员郭科赶说。目前,集控中心已完成智慧调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视频巡视系统三大系统第一阶段建设,实现对厂网河、供排涝21个子项实时生产数据全监视,对城北水质净化厂(二期)、凤凰桥水质净化厂(二期)、第一自来水厂、污水提升泵站(12座)、调蓄池(5座)的操作全远控和视频全覆盖,初步探索形成“监视—控制—预警—调度”的智慧化集中运营模式。

介绍技术亮点的同时,郭科赶还通过模拟操作向记者描述系统可供应用的场景:临近节假日,大量人员返回六安城区过节,用水量增加,自来水厂供应不及,此时“水管家”下达调水指令,召集邻近的自来水厂前来“增援”,缓解供水压力;对应的,系统会根据供水量实时估算排水量,如果超过片区水质净化厂收水量,“水管家”便会指挥污水通过贯通的网线去往另一座水质净化厂,确保城市正常“代谢”。到了降雨时节,“水管家”会迅速生成降水模型,根据地表水流向预测最易积水区域,提前做好预案,发布指令打开相应排涝泵,并“拧松”城内河道排水阀门,腾出库容,减少水势凶猛造成内涝。此外,这里也是一个24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如果管网中某处监测点水位异常,则初步判定该位置可能存在淤堵,会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安排抢修。

“水管家”的“智慧大脑”不断发育健全,背后是三峡集团实施的智慧化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支撑,包括水系统监测感知体系及装备研究、城市水务模型与算法研究、城市水务智慧管控和调度技术研究、水质净化厂智能运行机器人等。这些前沿技术得到应用后,一座城市便能通过供排一体、厂厂联动、厂网联动实现水的智慧调度,助力构建智慧城市。

聚焦地下管网短板弱项

建设高质量管网工程

沿着六安迎宾大道行车,只见道路平坦开阔,绿化带树木葱郁,一路通畅便捷。却少有人知道,在崭新平整的路面下,雨污管网也已经焕然一新。

“我们前期调研发现,六安城区市政管网本底基础条件弱,缺乏有效的运营维护,长期存在高水位、溢流等问题,厂站网无法联动。”黄荣敏介绍,上述管网问题导致外水内渗、污水外溢,水质净化厂进水浓度偏低,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下。

针对城市排水管网短板严重这一问题,三峡集团以“建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的城市地下管网”为目标,切实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管网建设,聚焦重点城市打造一批管网攻坚示范工程,通过补齐管网短板,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助力系统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

在六安,“水管家”以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为切入点,从市政道路到居民小区,污水治理不断向源头追溯,一节一节的雨污管网,正在构建覆盖全城污水流通的“高速网络”,努力实现污水100%收集。截至今年4月,城市管网排查基本完成,雨污管道检测1694公里,建设雨污管网100余公里,完成111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科技赋能仍在继续。在六安的街头小巷,一条浑身长满“触角”的银色灯架定时“出没”,以100米/天的速度向前“挪动”,给道路下方的排水管网做着“微创手术”。

对管网修复改造通常是做“外科手术”,即“开膛破肚”的开挖式修复。而在六安实施的管网“微创术”,学名叫非开挖修复,是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管道修复中采用的一项新技术。

据介绍,该技术是将浸渍了光敏性树脂的软管拖入待修复的管道内,再向软管内注入压缩空气,使软管紧贴管道内壁,最后放入紫外光灯架照射,使树脂在管道内部固化,形成一段高强度内衬管。施工结束后,路面依旧能保持干净整洁。它可以在不开挖或少开挖路面的情况下,利用原管位资源,采取相关修复技术使管道恢复正常功能,对地面、交通、环境以及周围地下管线等影响较小,成本也更低。在人们看不见的地下管网中,污水通过密布全城的“高速流通网”化“浊”为“清”。

“六安与三峡的双赢合作,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一次实践探索,对国内其他城市治水也有借鉴意义。”长江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殿常表示,目前该集团已与23个沿江市区县签订“水管家”合作协议,注册成立六安、岳阳、宜昌、仙桃、九江、芜湖等6个“水管家”公司,继续推进“水管家”方案的探索实践。

“三峡人将进一步当好城市智慧‘水管家’,在共同做好现有水环境治理基础上,探索更丰富的绿色发展道路,为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展望前景,王殿常饱含期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