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乐至县强力实施地灾隐患“清零”行动,并于年底实现21处省级隐患点“销号清零”,不仅如此,乐至县还连续11年地灾防治“零伤亡”“零约谈”“零问责”,从2017年至2022年,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续6年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地灾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每年的5月—10月是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期,如何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资观监督》栏目组日前走进乐至县,探寻该县地灾防治工作的成功密码。
在乐至县佛星镇三元桥村2组杨天伏家背后,用钢筋水泥构筑的墙体就像坚固的堡垒,牢牢地支撑着顶上的岩石,站在下面,心里没有丝毫的惶恐。
【资料图】
山体岩石被牢固支撑。
“原来后面的石头非常吓人,特别担心下大雨、刮大风,石头会垮下来。一到下雨天,我们都提心吊胆,要及时把这几家人全部喊起走,害怕出事情。”说起以前的情景,2组组长李义勋仍心有余悸。
说话间,李义勋带着记者来到村民杨天云的老宅,只见一块巨石紧挨着屋檐,让人毛骨悚然。李义勋说,这块大石头就是三四十年前,从后面山体上垮塌下来的。
巨石紧挨杨天云家老宅屋檐。
据了解,三元桥地灾隐患点是在2021年底非汛期排查中发现的,属岩石崩塌类,主要表现为危岩体下部悬空,在重力作用及降雨影响下发生整体崩落以及危岩体崩落可能性较大,直接威胁着杨天伏等3户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组织技术单位和相关部门会商研究,决定排危除险,消除隐患。项目于2022年2月立项、3月入场施工、4月全面竣工。”
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地矿和地灾防治股负责人程林告诉记者,排危除险工程完全可以在争取到省上项目资金后实施,但县委政府觉得不能等,必须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让人民群众不再提心吊胆。为此县级财政投入资金25万元,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了这项“安心”工程。
整治前(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整治中(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据统计,2017年—2022年,由乐至县级财政安排资金727万元,排危除险销号隐患点共计128处。
避险搬迁是乐至县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举措。据统计,2017—2022年,乐至县共争取地灾防治省级补助项目资金6162.72万元,隐患点销号共计289处。其中,避险搬迁项目215处,搬迁共计1077户,有效消除了地灾隐患,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沿着通往东山镇孔雀寺村2组的乡道进去,远远便看见一座新修的青砖蓝瓦小院静静地伫立在路边,74岁的王永华和老伴正悠闲地坐在家门口聊天。
王永华家的新房。
新房后面50米,是王永华家老宅的位置。如今,这里已回填泥土复耕,地势高出原来很多。不过,靠近山体位置设置的“崩塌危险,注意安全”警示牌告诉我们,这里是一处地灾隐患点。
原来的老宅已复耕(右边蓝色屋顶为原猪圈)。
山体上挂着警示牌。
透过土地和山体间的空隙可以看到,山体的石块出现开裂,山体底部已无支撑,极易引发崩塌。站在老宅位置,王永华给我们讲述了一件揪心的事。
“那次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垮塌时幸好屋里没得人。如果有人,肯定有生命危险。房子的瓦、墙头、门,还有板凳都被打烂了。就在我们吃饭那个位置,一块很大的石头落下来。”
孔雀寺村副主任杨永文介绍,市、县、镇、村干部时刻牵挂着这处地灾隐患点,负责同志多次登门察看。“我们反复劝说他们搬迁,但他们家确实有些特殊情况。所以我们就特别注意对该处隐患点的监测,每次接到预警通知,我们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只要下雨,我们都睡不着,心里都是胆战心惊的,必须到他们家里守着才放心。”
王永华家老宅(东山镇供图)。
市、县相关负责人到王永华(左一)家作思想工作(东山镇供图)。
每次下雨,干部们就冒雨来到家里陪伴,王永华深受感动,倔强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经过多次劝说,他终于同意搬迁。全家人齐心协力,拆除地处险境的老宅,在安全的地方建起了新家。按照避险搬迁有关政策,王永华也领到了3.5万元的补助。“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也住得安心了,还给我们补贴了钱。这下天晴下雨都睡得着了。”
隐患排查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找到隐患,才能对症施策。在实现21处省级隐患点“销号清零”后,乐至县没有丝毫松懈,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底,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冬春季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与汛前地灾隐患排查有机结合,通过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对乡镇上报的疑似地灾隐患点进行现场踏勘和综合评估,制定了分类处置措施。
乐至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方案。
据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机关党总支书记彭祥敏介绍,在地灾隐患排查中,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本着“坚决不漏一处、不漏一户”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山体、住宅、河流等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拉网式排查,今年已新排查出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正在纳入预案,有序地进行防治。
采访期间,记者来到了中天镇普照村8组,村民张尔兰家屋后的这处地灾隐患点正是在今年3月份的排查中发现的。
“汛期马上要来了,这里必须做好监测工作,保障周边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天,由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天镇、普照村工作人员组成的排查组再次来到现场勘查,并安排工作人员拉起了警戒线。
松动的山体。
开裂的石块。
地灾隐患点全貌。
“那天是下了大雨过后,下午5点过,我们在屋里听到‘轰’的一声,等了一会儿,我们才定下心来查看,原来是屋背后有树枝倒下砸到我们房子上,有块石头砸到隔壁罗昌能家墙上。”8组村民张尔兰回忆说。
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村工作人员查看险情。
工作人员在张尔兰(右二)家了解情况。
现场拉起警戒线。
据介绍,这处隐患点直接威胁着周边5户13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该隐患点的山体上面还有一处公共活动场地,长期有村民集聚活动,中天镇为此安排了专职人员加强监管,遇到极端天气就提前将周围群众进行转移。
“此处隐患没有施工面。只能采取加固的方式进行排危除险,预估所需资金在40万元以上。地方财政有限,我们尽量争取项目资金。实在来不及,就纳入县级排危除险,由地方财政解决,首先要保障群众的安全。”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地矿和地灾防治股负责人程林如是说。
始终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乐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龙看来,“时时放心不下”,是一句响当当的诺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下一步,我们将从零开始,深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围绕地灾隐患点,加强值班值守,强化‘人防+技防’、发动全民参与,尽最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他们住得安心、睡得踏实。”
在乐至期间,记者采访了多名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地灾防治的工作人员,言谈举止间感觉到,在他们身上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也许,这就是对“时时放心不下”最直观的诠释。
其实,要解开乐至县地灾防治工作的成功密码并不难——资金保障、雨夜守护、拉网排查……而这些做法背后,蕴含的正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当前又到了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期,全市上下务必要有坐不住的急迫、睡不好的警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党员干部的“时时放心不下”,换来人民群众的“时时放心得下”。
资观监督报道组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