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长河穿山,毗河圆梦。一条人工“天河”横亘川中的背后,有着川中旱区人民跨越半个世纪的期盼。来自岷江水系的滋润,为川中地区489万人口、417万亩土地带来蓬勃生机。

6月12日,由四川省同城化办、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承办的“从都江堰灌区看‘天府粮仓’”直播节目聚焦毗河供水工程核心区域资阳市,锦观新闻视频号、百家号、优酷、腾讯等多平台同步直播。

“去年川中高温干旱,我们家水稻每亩比往年还多收了100来斤。”谈起庄稼的收成,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田家坝村村民田燕现在终于不再为水而愁了。“今年靠着毗河来水,我们村4月底5月初就实现了‘关秧门’,比往年提前近一个月。”

站在一旁的乐至县毗河供水工程事务中心主任马荣山补充道:“不仅她家,田家坝村里上千亩水稻,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成为常态。以前遇到旱天,很多地块的水稻都要绝收!”乐至县是典型的川中旱区代表,过去仅靠当地蓄水和降雨来保障大春生产,常常因为“等水”而延至6月插秧。

行走在希望的稻田边,禾苗迎风摇曳,村支书刘远楷恰好巡逻至此。“我们这里没有大江大河,以前就靠一些小型水库蓄积雨水灌溉农田,真正是靠天吃饭。”刘远楷望着满目青翠的禾苗深有感触,通过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补水,即使天旱,粮食也能实现丰收,现在愿意回村的种粮大户越来越多。

有了水,解了农业的“渴”。下一步,如何种好田,让“天府粮仓”盛满“资阳粮”则成为资阳当前新的思考和前进方向。“丘陵地带坡地多,要对零散土地进行充分整理加以综合利用。”刘远楷告诉记者,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动员村民对地势较高的土地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农户稳产增收。目前全村撂荒地全部复垦、复耕。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让“中国饭碗”里盛上更多“资阳粮”。记者了解到,通过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的进一步打造,资阳耕地质量和利用率将得以进一步提高,2023年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达29万亩,以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记者 黄欢 李柯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