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凉风习习。在一抹金色的朝霞中,记者站在蜿蜒的沱江河资阳段眺望,一群游泳人正在清波里晨练。两岸水草葳蕤,芳草萋萋,好一幅江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而这一切,离不开绿色生态的司法守护者。
近年来,资阳市、县两级法院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立足资阳实际,创新“双圈”环资审判模式。通过司法审判,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护航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个圈布局——划分两类环资审判示范区
“我们围绕成渝‘双圈’布局,设置‘新兴产业发展区’与‘沿江生态保护区’两个类型的环资审判示范区!”
为提升司法服务的精准度,资阳市、县两级人民法院根据城市发展布局,划分出两种类型的环资审判示范区。在确保裁判尺度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不同的审理思路,力求守住发展和环保两条底线。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区,在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安岳天然气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区等区域,合理利用环境容量为经济发展预留空间,避免“一刀切”“一律关停”等环保处罚措施。引入“分期付款”“现金+劳务代偿”等方式,判决6名被告人通过公益劳动方式承担责任,成功调解雁城服饰、大靖轩食品等企业环境污染案,为企业减少处罚金额140余万元。
围绕沿江生态保护区,在资阳沱江流域沿岸城镇采取相对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为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严惩环境资源犯罪案件97件138人,受理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47件,非法猎捕、销售近千只野生中华蟾蜍的王某等4人被判处刑罚,造成重大污染后果的何某交通肇事污染土地、水源案得到有效处置,并入选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积极推动《四川省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保障资阳城区4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联合内江、眉山等法院共建沱江流域“纽扣法庭”工作机制,为最美沱江提供司法护航;携手重庆大足、潼南法院签订“长江支流流域环资审判工作司法协作协议”,筑牢绿色生态法治屏障。
三条线拉动——设置特色环境资源司法专项保护链
“我们围绕产业重点,设置3条具备鲜明特色的环境资源司法专项保护链,让司法保护的思路更加明晰、保护重点更加突出!”
建设安岳柠檬-乐至桑蚕-雁江柑橘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生态资源司法保护链。组建柠檬法庭、竹韵法庭等特色法庭,设立柠檬花开、绿色桑都等产业调解室,构建一体化全流程产业纠纷化解机制,将1000余件涉柠檬纠纷化解在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0%。近3年审结涉柠檬产业纠纷300余件,为柠檬种植户、柠檬加工企业挽回资金8835.61万元。妥善化解涉及1300余户村民、4000余亩柠檬种植园的土地流转纠纷,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建设以石刻文化-帅乡红色文化-濛溪河考古遗址为代表的文旅资源司法保护链。服务保障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携手重庆大足区法院签署《资大文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司法协作协议》,成立成渝地区首家文旅车载巡回法庭。加大对濛溪河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破坏历史文化文物、建筑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案件1件,依法审理与景区旅游相关的纠纷6件,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建设以城市生态绿地为代表的生态屏障保护链。积极配合资阳高新区雁溪湖景观工程、雁南湖湿地生态屏障工程、市民公园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展,妥善处置由此引发的征地拆迁、环境资源等纠纷29件,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依法处置破坏城市绿地、乱排乱放等违法行为引发的纠纷,打造青山绿水的山水之城。
四项机制保障——共建司法保护大格局
“司法保障,机制先行。我们建立了4项机制,力求实现专业化、多元化、人性化、一体化的司法效果!”
建立“1+1+N”环资案件审理机制——全市法院设置1个环境资源审判庭、1个巡回法庭,并在临空经济区、乐至陈毅故居、安岳柠檬小镇等设立巡回审判点,定期选择涉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件进行巡回审判,最大限度发挥司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修复行动。
建立多元化生态环境修复机制——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设立全市首个渔业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和生态环境修复暨法治教育基地,对滥砍滥伐、非法捕捞等被告人发出补植令、放养令,开展增殖放流37万尾,补种树苗3000余株。
建立环保风险诉前预警机制——建立跨区域重大复杂案件和流域负面清单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与环境重点监测企业、单位的联系,及时发出环保法律风险提示书,点对点进行环保宣传普法,从源头预防化解环境纠纷。针对天然气开发利用、河道采砂、土地征收等环保问题发出司法建议9篇,防范和堵塞治理漏洞,促进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
“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建立环境保护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与公安、检察、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召开联席会议4次,共同制定《关于建立沱江流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等5个,加强执法协调、监测预警与信息共享;加强与内江、泸州等沱江流域法院的区域联动,实质化运行“纽扣法庭”工作机制,在跨域立案、调查取证、生态修复等方面加强司法协作,构筑一体化司法保护大格局。
“建好机制的同时,办好每一个案子,就是最生动的生态普法课,就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最好贡献!”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法治手段守护绿水青山,释放出生态红利,人民法院责无旁贷。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双圈”环资审判模式,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绿色生态发展贡献更多的司法力量。
全媒体记者 胡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