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午9点多,位于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大塘新村的一家美发店里,坐了一排爷爷奶奶。年轻的理发师们正认真地给他们修剪头发。这是这家理发店十多年来的惯例:每天早上9:30到10:30,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经社区统计,这些年,该理发店服务过的老人达到15000多人。(3月6日《钱江晚报》)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老年人需要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生活。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市场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每天1小时免费理发”不仅让老年人得到了实惠,也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尊老敬老不是口号,而是要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理发店有相对清闲的时候,“每天1小时免费理发”通过“错峰”实现了商业与公益的有机结合,生动、鲜活地诠释了“道义经济”的价值内核——与明码标价的市场交易不同,“道义经济”将经济学上的权衡与算计置放在道德框架内;做好事者的“不求回报”与受益者或者其他人的“投桃报李”双向奔赴;双方往往按照心照不宣的理解和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互惠互利的社会交换,从而避免了言“利”的庸俗与尴尬。

“每天1小时免费理发”作为一种利他行为,不仅让老年人省了钱,更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愿意接纳老年人,在心中给他们留下足够的位置,“每天1小时免费理发”对他们“温柔相待”,这样的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融入,起到了社会良性运行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

不论是老年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还是通过老年人传播信息给家属们,抑或消费者之间的闲谈,都会在无形之中提高理发店的口碑和声誉,从而赢得更多人的信任与认同;当消费者愿意“用脚投票”,理发店又何愁客源。口碑和声誉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会给商家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这个角度上说,“每天1小时免费理发”看似得不偿失,实际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奋斗者让城市更有活力,好心人让城市更有温度。从没有学历和一技之长的外来务工者,到成长为技能型劳动者,再到通过创业成功买房安家,理发店老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城市融入。难能可贵的是,理发店老板没有钻进“钱眼” 里,而是在实现个体价值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活动,通过自己的角色扮演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每天1小时免费理发”兼顾了多元利益诉求,实现了互利共赢,也为公益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坚实保障。掌握“舍得”的真谛,深谙“道义经济学”的精髓,有胸怀、有格局的商家,不仅赢得了居民们的好口碑,也在市场中得到了充分的激励与回报,这才是一种健康、成熟的商业伦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