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友们为叶一茜一家操碎了心。
起因是叶一茜在节目上说爸爸田亮更宠女儿Cindy,她解释道:「因为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大家都是女人,我知道你在跟我耍什么心机,在我面前这套没有用,但是爸爸很吃这一套。」
这番发言引发了网友对叶一茜重男轻女、雌竞的讨伐,她仿佛没把女儿当作女儿,而是当成了竞争对手。
(资料图)
我们没法仅凭几句话就断言叶一茜和Cindy的关系,但这次事件的确让我们意识到,母女关系并不总是像常被歌颂的那样无暇,它也有复杂的一面。
「嫉妒」便是母女关系里重要的议题。
有多少母亲在和女儿争宠?
打开抖音,搜索「母女争宠」,你会发现叶一茜的发言与眼前的一切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些标题为「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看完你还敢生女儿吗?」的视频,把妈妈和女儿塑造成势不两立的「情敌」,为了获得一个男性的宠爱轮番上演「甄嬛传」。
图源|抖音
这类视频里,女儿是「恶女」「绿茶」,想把爸爸据为己有,看到爸爸和妈妈亲热就生气、大哭,说「妈妈走开,爸爸抱我」,在获得爸爸的宠爱后对妈妈炫耀:「你老公又给我洗澡了,不给你洗。」让妈妈不要打扰二人世界:「电灯泡,快出去。」
图源|抖音
妈妈则是委屈的「正宫」,控诉女儿抢了自己的男人,又时不时耍点小花招宣誓主权。比如爸爸抱着女儿走路,吃醋的妈妈装作鞋不合脚,终于被爸爸背起来走,露出「老娘赢了」的表情。
图源|抖音
有时这些妈妈还会通过故意让女儿「吃醋」来彰显自己被爱。一个视频里,爸爸做出要抱女儿的姿态,女儿跌跌撞撞走来,妈妈抢先一步跳到爸爸怀里,两个人得逞般笑着看跌倒在地的女儿。
图源|抖音
看得人皱眉,不禁想问:演的吧?演的吧?如果是演的这很可怕,如果不是演的将更可怕。
她们似乎真的把女儿当成满腹心机的人,真的在与从自己子宫里诞生的女儿争夺丈夫的宠爱。
可是,视频里出现的女儿基本不超过6岁,这么大的孩子大概没有成人肮脏的想法。她们展现出来的对爸爸的偏爱,可能是受家长指导后演戏,也可能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厄勒克特拉情结」,也就是「恋父情结」。
「厄勒克特拉情结」由弗洛伊德提出,指儿童从与母亲一体的关系中分离出来,将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通常在3~6岁时出现。
这只是儿童性心理发展的一部分,如果顺利度过就会慢慢消退,完全不是看客们想象的故意争风吃醋。
这类视频的本质其实是儿童天然反馈,成年人却恶意解读、大做文章,把未成年的儿童拉入烂俗的言情剧本里,把两性关系模版套用在父亲和女儿身上。
这不仅是恶俗的,是为了满足男人的自尊心和娇妻的宠爱幻想,孩子成了大人秀恩爱的道具,它更是危险的。不少视频里,女儿模仿妈妈叫爸爸「老公」,和妈妈一人一句「这是我老公」争抢着父亲。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里性化儿童,它指向的最暗黑的一面就是乱伦。
图源|抖音
儿童应该被隔绝在任何两性关系之外,得到最大的保护,ta们不是小情人,更不是谁的情敌。
话说回来,这些视频可能是演的,但评论区却在真情实感控诉,让该现象的可怕程度更上一层楼。
男人们在感叹生女儿真好,「我也想要个这样的小情人」,女人们则是在生气,「生女儿只会跟我争宠,还是生男孩好」。
视频的评论区宛如娇妻开会现场,她们大骂视频里的女儿「心机」「小妖精」「让人讨厌」,放言如果生了这样的女儿就要把她扔掉;当视频里妈妈争宠成功时,她们则拍手喊好,认为就该这样立规矩。
图源|抖音
这些发言让人不敢相信双方是妈妈和女儿,那恶狠狠的语气仿佛是偶像剧里的女主和第三者,彰显着女性间的勾心斗角和被她们争抢的男人的伟大。
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对女儿的嫉妒和嫌恶并不罕见,事实上它常存在于母女关系里。
母女间的雌竞和厌女
这类视频里,母亲之所以会嫉妒女儿与父亲的关系,是因为她陷入了男权文化营造的陷阱里,才会将任何一个女性当作假想敌,甚至包括自己的女儿。用流行的一个词来解释,这是「雌竞」在母女间的表现。
雌竞即雌性竞争,对应着自然界的雄性竞争。根据生物学上的性别选择理论和贝特曼原理,雄性生产大量的、廉价的精子,而雌性生产有限的、宝贵的卵子,雌性在生育后代时会投入更多的能量,她们必须选择质量高的雄性来保证后代的水平。
在多数物种中,拥有选择权的是雌性,雄性为了获得交配权而进行争偶竞争。
图源|Google
但在人类社会里,情况却反了过来,这是两性地位不平等导致的。
在漫长的历史上,男性占据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攫取了更多生存资源,塑造着厌女的文化,从而让女性的生存方式变成依附于男性,女性之间不得不为了拓展生存空间而竞争。
它主要表现为迎合男性的喜好,将满足男性需求、成为男性心中理想的女性作为自己的目标,同时以男权标准要求其他女性,贬低不符合要求的女性,有时还会为了竞争成功而迫害其他女性。
雌竞是父权社会的产物,是针对女性的圈套,让女性围绕男性进行无谓的斗争、内耗,女性群体被分化,女性力量被削弱,男性的中心地位得以一直稳固下去。
图源|Google
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男女关系上,在其他方面母亲也将女儿视为竞争对手。
外表上,母亲可能既嫌弃女儿丑、胖、不打扮,但当女儿变身成大美女后,她们又会因此产生危机感,对性感漂亮的女儿进行荡妇羞辱,「打扮得这么漂亮想勾引谁啊」「你看起来像个荡妇」。她们希望女儿漂亮,但不要太漂亮。
当女儿取得成就时,嫉妒型母亲往往不会由衷为女儿欢呼雀跃,而是表现得心不在焉,她们的冷漠是浇向女儿头上的冷水。有研究表明,当儿子超越了母亲的成功水平时,母亲感觉更好,但是当女儿超越时,母亲感觉更差。
她们爱强调女儿的缺点,打击女儿的自信,当女儿受挫时,她们甚至可能窃喜。
嫉妒型母亲对女儿和异性的关系总是阴阳怪气,当她们感到女儿受异性(男朋友、父亲)欢迎时,可能会故意贬低女儿形象,讽刺女儿不检点。
《母亲》 图源|Google
母亲与女儿的嫉妒源于「厌女症」,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专门用一章节进行了分析:
「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母亲通过厌恶女儿的『女人味』而在女儿心中根植自我厌恶的意识,女儿则通过目睹母亲的不满足、不如意而轻蔑母亲。」
「母亲一方面期待着女儿,可当女儿真的实现了自己未能达成的欲求,却又不会只是单纯的高兴,而会怀有更复杂的心情。儿子无论实现了什么,母亲都无需与他竞争,性别在这种时候起到了便利的缓冲作用。但女儿不同。因为同为女性,母亲无法为自己找到借口。」
「女儿越幸福,母亲心中的滋味就越复杂,还伴随着女儿被别的男人夺走的丧失感。我毫不怀疑,对离婚后回到娘家的女儿,母亲在心中是暗暗欢迎的。」
但是,嫉妒女儿的母亲其实也是「受害者」,她不会生来就厌女,她的厌女症是丈夫根植在她心中的。
母亲的嫉妒、厌女实则也是深深的自厌,婚姻和生育或许让她失去了很多东西,她也渴望自由,女儿的生活更让她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遗憾,只好用发泄不满来填补内心的洞。
《82年生的金智英》 图源|Google
母亲对女儿的嫉妒还可能与个人性格有关,有自恋型人格的人更可能嫉妒别人。
母亲也可能因为处于绝望的状态而向外释放恶意。比如更年期,身体上女性特征的改变让她充满失落感,可能因此嫉妒正「女人味」十足的女儿。
以往我们看到的宣传中的母亲形象只为了牺牲和奉献而存在,但在现实里,妈妈也是人,她也经历着痛苦和困惑,也会自伤和伤害孩子。
女儿如何逃离?
竞争关系出现在母亲和女儿之中,会格外让人痛苦和迷茫。我们大都希望获得母亲的肯定,并认为母女之间是一种充满爱与支持的关系,当母亲把女儿当作竞争对手看待,女儿的认知就会失调。
女儿往往不会指责羞辱她的母亲,她很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母亲在嫉妒,而是开始自我质疑和批评,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她们会内化母亲对自己的贬低,变得低自尊,丧失安全感,留下不被爱的孤独的疤痕,并在漫长的成人生活中持续与严重的自我怀疑作斗争。
《凪的新生活》 图源|Google
竞争型母女关系当然是有害的,有时它还会导致女儿和父亲的关系出现扭曲。孩子只是希望父母都爱自己,母亲却因此吃醋,而父亲袖手旁观,孩子要如何处理这种微妙的关系呢?
极端情况下,母亲的不安全感会要求父亲进行抉择,不作为的父亲无力解决,只好照做,减少对女儿的关爱,这会导致女儿同时缺乏来自母亲和父亲的爱。
童年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会让女孩与他人的交往出现问题,她们可能不自信,也不认为自己是会被爱的。
母亲对女儿极端的嫉妒还可能导致身体虐待,最最极端的情况下,母亲甚至会因嫉妒杀害女儿。英国《镜报》曾报道,一位乌克兰丈夫太爱五个月大的女儿,母亲心生怨恨,趁丈夫下楼倒垃圾的时候用菜刀割开了女儿的喉咙。
图源|参考资料2
如果你有这样的嫉妒型母亲,在成年后或许要花很长时间走完内心治愈之路。
首先你需要意识到母亲的嫉妒,这是她的问题,而不是你的。母亲曾对你的贬低、指责都不是真实的,你很好,也值得被爱。
如果你能和母亲谈谈,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行不通,不必再因此又给自己增加烦恼,不要把改变父母当成自己的责任。
如果父母非常执拗,不要与之纠缠,可以选择切断关系。
切断关系不是指切断一切联系,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切断父母对你生活和情绪上的影响。你已经是成年人,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可以自主建立、选择积极的人际关系。
积极的人际关系在你的治愈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你需要稳固的、让你舒适的人际关系网,ta们会给你提供爱和支持。
如果一个人无法消化这一切,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医生聊聊。
最后,别让原生家庭的伤疤定义你,你不会变成伤害你的人的样子,你会比ta们更好,享受充满爱意的人生。
《凪的新生活》 图源|Google
-喋喋不羞-
嫉妒、嫌恶女儿的母亲是男权的受害者,也是女儿的加害者,厌女症的伤害将会以代际方式循环下去。作为新一代女性,我们有必要让这伤害就此停止。
曾经为了活下去,女性之间不得不为博取男性欢心展开竞争;但现在,我们不再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女性团结互助才能让女性的境遇真正得到改善。
将厌女转变为「爱女」,我们都该多爱女性,这也是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