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迅速发展,教育系统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围绕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所需所求,提供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为高校毕业生“云求职”插上翅膀。
云招聘,助力毕业生精准求职
(资料图)
线上推送招聘信息、举办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教育系统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求职平台,将优质岗位资源精准推送给有需要的毕业生,“云招聘”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掉线”。
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全新升级建成“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打造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强供需对接,加快就业岗位资源共享。在高校毕业生眼中,这是一个为求职赋能的平台,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涵盖了从就业意愿登记、简历制作、岗位查询、应聘面试到网上签约的求职全周期。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期间,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密集举办14场线上招聘活动,参会用人单位1.5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80余万条。
各地各高校在开展线下“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的同时,持续通过网上平台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在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东华就业”微信公众号上,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对招聘单位所属行业、性质类型等要素进行检索。
各地各高校还探索尝试“直播带人”,为毕业生“云推荐”就业岗位。上海海洋大学校领导、学院负责人、专业教师、毕业班辅导员轮流走进直播间,开设招聘专场向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为了让直播推介更加精准,学校梳理分析了自身学科专业对应服务的行业产业,圈定重点合作企业。
河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直播带岗助就业活动,每期邀请3—4位岗位推荐官,为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概况、推荐优质岗位。在皖西学院网络自荐对接会上,毕业生在直播间内主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社会实践、求职意向等信息,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与学生“面对面”,在双向对接中选择心仪岗位。
云指导,提供丰富的就业指导资源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有助于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客观认识自我、找准定位,进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教育系统在开展面对面的就业指导时,还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开到了“云端”,开展个性化“云”指导,增强毕业生求职技能,提升求职信心。
为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知晓各项促就业政策,教育部通过“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开设系列专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指导毕业生用好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指导帮扶等政策。截至目前,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已制作播出《“就”在春季,启航扬帆》《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求职风险》《携笔从戎,明日英雄》等34期公益直播课,累计观看超1亿人次。
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线上就业指导课程。云南省教育厅组织“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微课堂”互动活动,邀请8所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围绕“基层就业、应征入伍、科研助理”等8个板块进行视频讲解,吸引近百万人次师生观看并参与线上答题。天津大学推进线上生涯教育,设置线上生涯测评、生涯咨询预约、就业指导线上微课、“闪亮的日子”典型选树等模块,拓展了生涯教育的载体。
“简历为什么会石沉大海?面试中不能踩的那些‘坑’有什么?”从开场白到视频内容策划、脚本修改,西南交通大学教师董鹏飞带领团队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了以“就业办老董”视频号为代表的线上就业指导平台,把求职和就业的信息以短视频方式推送给学生。团队还通过实地走访用人单位,邀请人力资源负责人交流等方式,讲解求职经验。
将智能应用融入就业指导,浙江大学在“就业指导慕课”“就创业直播平台”“职业评测”基础上,接入“AI视频模拟面试”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个人成长性报告及改进建议。吉林师范大学推出“AI简历优化实验室”服务,提供美化版面、改善行文、精炼内容等多方面服务,助力毕业生在应聘中有更好的表现。
云服务,让信息多跑路
畅通信息渠道,简化各类就业手续办理,教育系统广泛推行“云”就业服务,实行就业材料线上登记、线上接收及网上签约,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
前不久,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联合印发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为了优化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服务流程,教育部已开通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提供在线签约功能,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网上签约。
推进就业信息互通,大连理工大学拓展“互联网+”服务,开发就业协议书自助打印等功能,学生可以线上完成协议书签订,满足了一校三区不同地点需要,服务8000余人次。学校还上线智能问答小助手等,累计解答就业相关问题6400余次。西安交通大学整合了教务、学工、科研等多个业务部门数据,从生源信息采集、就业意向调研、线上职业测评到就业签约、去向登记、校园招聘、简历投递形成有机链接,构建开放式的、数据融合共享的一站式就业管理服务。南京邮电大学建设20余个网络视频面试间,开展数字化人才训练营等活动,为有需要面试的毕业生提供方便。
当前,距离高校毕业生离校越来越近,教育系统持续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发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数据分析等优势,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助力求职触“屏”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