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懒得打扫家中了。


(资料图)

在刚参加工作时,我每天晚上回到家中都会抽个十几分钟扫扫地上的灰尘,擦擦这擦擦那,觉得只有干净的环境住起来才舒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惰性越来越强,别说天天打扫了,就连看到垃圾掉在地上都懒得捡起来,久而久之我的房间变得越来越杂乱,还因此被房东骂了几次。

正当我纠结于扫还是不扫的难题时,雷科技突然收到了云鲸的新品——云鲸智能洗地机 S1,作为全公司最需要这类产品的人,我当然是第一时间就把它带回了家,在使用了三天后,我决定暂时性 " 征用 " 一段时间。

其实我不是第一次接触云鲸的产品,它们之前推出的 J2、J3 扫拖一体机器人我都体验过,论清洁能力和智能性都做得相当到位,但对我来说扫拖机器人的基站确实有些占位置。放室内的话会压缩原本面积就不大的客厅,放阳台又怕下雨的时候会被弄得脏兮兮。

但云鲸 S1 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这个顾虑,底座所占用的面积跟一个体重秤差不多。这样我甚至可以把它放在大门门后,既能利用到那一小块空间,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开关门。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它的本体也算是小巧,官方称整体重量为 4.4kg,但重心部分显然都在底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少操作杆的重量,让用户在使用时能尽可能降低手部的负重。

简单对比了一下,在使用云鲸 S1 进行清洁时所需要用的力气,甚至比推动一个打湿的拖把还要小不少。

开机后,云鲸 S1 便会给到一个向前的助力来推动洗地机,大多数场景中我们只需控制转向的力,不需要特别用力就可以完成推拉的动作。我目前租的房子需要清洁的面积大概在 50 平,来回清洁两次手臂也不会有什么不适感,基本就是全程跟着它跑就完事。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噢差点忘了,云鲸 S1 的内部拥有一个 76AW 功率的风机、一个 790ml 的清水箱以及 670ml 的污水箱。为了尽可能缩小机身的体积并把重心靠下,云鲸把清水箱放到底盘部分。但这会带来一个小问题,每次我要重新上水的时候,要么得蹲下去把它拆出来,要么把整个机器水平放置后再抽出来,不过好在清水箱采用磁吸设计,取放都很丝滑,也算是弥补了一点缺陷。

不过有一点我一定要实名制夸奖一下,云鲸 S1 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污水和垃圾分成了两个部分,二者互不接触,自然也不会出现湿垃圾放久了会发臭的情况了。

在使用方面,云鲸 S1 的操作只能用简单两个字来形容,操作杆上面只有一个开关机键、一个模式切换键以及一个屏幕,都不需要看说明书,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

云鲸 S1 一共提供了五个模式(有一个隐藏模式):智能清洁模式,它通过管道内的红外传感器判断脏污浓度,来自动调节吸力和水量;强劲清洁模式是固定的高功率档,提供较大的滚刷速度和更大的吸力;安静清洁模式,它是固定的低功率档,续航可以达到 50 分钟,比较适合全屋简单维护;而速吸模式," 物 " 如其名,它只会提供吸力,基本可以当做是吸尘器来使用。至于那个隐藏模式,在后续的体验中我会告诉各位该如何开启。

刷头部分使用了快拆设计,只需按下旁边的按钮就能一键拆卸,整个流程不到三秒钟。

简单来说,云鲸 S1 的外观设计让我非常满意,足够小且美观机身让我可以放在家里任何一个角落,不会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还得专门给它腾个地出来。不过最重要的是它确确实实以一己之力提高了我对洗地机的印象,方便且小巧。

当然,外观设计什么的充其量是锦上添花,洗地机最重要的肯定还是它的清洁能力如何。接下来,我就以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清洁场景为例,看看云鲸 S1 的表现到底能不能对得起我的三十块打车费吧。

第一个测试环境是最常见的各种固体小垃圾,像什么被风扇吹到地上的烟灰、吃零食时掉出来的薯片碎屑和猫猫身上掉的毛等等。这些小垃圾看似很容易清洁,但扫把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清洁干净,最后还得让拖把重新清理一遍。

在这个环节中我开启了智能清洁模式,至于清洁结果嘛自然不用说,甚至不需要二次清洁,一次性就能全部搞定这些小垃圾。这也得益于云鲸 S1 恐怖的吸力,官方表示风机最大的功率可达 76AW,在面对这种常见的小垃圾,都能做到一次就清洁干净。第二个场景就有点让我不舒服了,因为我选择的是掉在地上还被拖鞋踩了一脚的米饭以及菜的残渣。要是搁在以前,我不但要趴在地上用抹布一点一点擦干净,搞完后还得拿拖把再清洁一遍,可以说是我生活中最讨厌的清洁场景,没有之一。

所以云鲸 S1 的表现如何呢?在开启智能清洁模式后,它会以边吸边拖的方式进行清洁,能够很明显地看到清洁后的区域留下一条不小的水痕。而且它会智能检测地板上的脏污程度,因此在清洁这种顽固污渍场景时,云鲸 S1 的风扇和滚刷转速直接拉满,用了不到两秒的时间就完成了之前需要一分钟才能搞定的清洁任务。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个场景,说实话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如此离谱的污渍。为了测试云鲸 S1 的清洁能力上限到底是什么,我用鸡蛋清、可口可乐以及酱油弄出了一摊难以名状的液体,而且专门等到它风干后再来清洁。

这一坨凝固的污渍,别说洗地机了,就连我自己都没有十足的信心用抹布干掉它,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清洁不够干净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就十分考验洗地机对于地板的压力、对水源的控制能力。

当然,为了对付这种 " 恐怖 " 的场景,我直接把模式调到 MAX 强化功能(长按模式键启动),在这一模式下云鲸 S1 会把风机功率提升到最大、喷水量提升 350%、综合清洁能力提升 200%。但这个噪音提升也比较明显,不过好在几秒钟就能搞定,依旧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让我没想到的是,云鲸 S1 仅用了一拖一拉的流程就把地板上顽固的污渍清理干净,从开机到清洁完毕用时不到一分钟。而且有一个特别细节的地方,虽然喷水量翻了几倍,但地面上残留的水痕并没有因此增多,哪怕拖鞋踩上去也不会留下水渍和脚印。

当我手舞足蹈地给家里介绍这款 " 神器 " 时,我母亲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这么重,真能像平常的拖把一样做到 " 指哪打哪 " 吗?是啊,在很多用户印象中,洗地机和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路径都是直来直去,得前后拖好几次才能彻底打扫完一个房间。

那么云鲸 S1 在这方面做的如何呢?我在地板上用一堆小物品建造出一个蜿蜒曲折的赛道,然后手持云鲸 S1 在其中穿梭,从动图中可以看到,它确实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完全不会碰到任何一个障碍物。

而且为了解决沙发、床下等空间的清洁难题,云鲸 S1 的操作杆支持 180 ° 躺倒,可通过最低高度 150mm 清理低矮地方的卫生,再也不用拿着抹布趴地下擦了。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且当云鲸 S1 检测到操作杆倾倒角度低于阈值时就会自动触发低矮区域清洁功能,并且透过 AirTech 轻灵设计系统,无论边角还是其他位置的拖动轻松省力。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机器在非工作状态下要避免这样躺倒使用或摆放,毕竟水往低处流这样的物理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前文我们曾提到,云鲸 S1 为了将整机的重心下移,把清水箱移到滚刷背后,实际上这还有一个考虑:能更好地降低机身躺倒后的厚度。如果是将清水箱设计在主机中间的话,那么势必会增加整机厚度,而如果将清水箱压缩成扁平形态,则又会影响到清水箱的容量,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有一说一,就这个清洁能力就已经足够让我决定上京东下单了。但就在下单的前一秒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我要咋清洁它呢?

通常情况下我用完拖把后,得用水再重新清洁一遍,但拖头上难免会残留一些水无法冲走的毛发和垃圾,这时只能用手祛除,又脏又麻烦,所以我非常担心云鲸 S1 也会出现这种让我异常厌烦的局面。

不过就目前看来,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将洗地机放置在底座之后,按下自清洁按键,屏幕就会显示进入自清洁状态。只需要一小段时间,云鲸 S1 就能自动完成从滚刷到管道的深度自清洁,自清洁结束后,机器就启动了烘干功能,利用 55 ℃的热风烘干滚刷、管道和滤网。整个过程为 30 分钟且烘干声音非常小,完全不会担心影响到休息或者扰民。

而且云鲸 S1 的烘干模式并不简单,它采用的是离心甩干加热风烘干,起到双重干燥的效果,像什么滚刷、污水箱滤网都会被烘干,防止臭味和细菌的滋生。(夏天要是污水箱发臭那就难顶了)这样还能保证滚刷不会因为潮湿而产生异味和滋生细菌,避免下次使用时出现二次污染,考虑到用户日常使用的污水箱清洁问题,云鲸 S1 采用了污水箱分层设计,清洁过程中固态垃圾和污水会自动分开收集,无需手动分离,清理污水桶只需倒掉污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几遍就行。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云鲸的污水箱滤网是可以直接打开的,后期维护时更方便深层的清洁冲洗。另外云鲸 S1 在底座设计上也是继承了云鲸拖地机器人 J3 基站的清洁理念,底座之上还加了一块可拆卸的挡板。同样的还配有相当好用的清洁刷,并且清洁刷手柄还可以取出刀片,方便清理可能缠绕的毛发。既能保证底座干净,在后期维护清洁时也更为简单轻松。

优点:

1、清洁时不需要用多大力,老人小孩也能轻松推着跑;

2、清洁效果强劲,面对各种污渍都能在几秒钟内清洁干净;

3、占地面积小,随便找个地方放就行;

4、可以 180 ° 躺倒清洁沙发和床底的死角。

缺点:

1、底部缺少一个照明灯,在打扫沙发底下时只能凭感觉清扫;

2、自清洁功能很难清洁到滚刷盖,最后还得手动清洁,这也是目前洗地机的通病。

在几天的体验下来,我对云鲸 S1 的观念从好奇到质疑再到佩服,不但足够轻便不占位置,而且真的对得起好用二字。洗地机这种家电的本质就是让之前繁琐的家务劳动变得更轻松,而云鲸 S1 足够轻巧,拿着毫不费力;而且以前需要多次清理的地方,现在一两次就能搞定,确实帮我省下了不少时间。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不那么讨厌打扫卫生了,起码在这段时间内,我时不时就会拿起它给家里做个简单的 " 大扫除 ",省事还省时。毫不夸张地说,云鲸 S1 算是我近期体验过最 " 惊喜 " 的产品,我也不会后悔购买它,再说了 3000 元不到的价格真让我挑不出多少毛病,至少在我看来,这三千块花得是值得的。不出意外的话,后续还会买一台送给父母,毕竟有打扫困扰的可不止我一个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