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落实成都都市圈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1月7日,资阳市,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透露的消息,令人振奋和期待。

同样振奋人心的还有一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成德眉资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8万亿元,分别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四川省的34%、46.5%,3年起步期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

从起步期到成长期,同城化发展和都市圈建设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未来又将如何发力?


(资料图片)

看成果

推动264项重点任务,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成效初显

时针回拨,2020年1月16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会召开,明确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

近3年时间内,成德眉资四市充分发挥主体推动作用,细化分解、持续推动《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264项重点任务转化落地,同城化进程不断提速,现代都市圈建设成效初显。

同城发展,交通先行。

2020年以来,市域铁路成资S3线、成眉S5线相继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10条;成渝高铁完成提质改造,成绵乐等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目前成都都市圈日开行动车134对、日均客流2.3万人次,分别是公交化运行前的3.3倍和2.1倍。

来自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数据更具说服力:四市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300亿元,占全省总额的近1/4。

产业也是重头戏。去年12月16日,成德眉资四市共赴深圳,首次以成都都市圈整体对外宣传形象,在先发地区开展招商投资推介。同月,四市联合编制的《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产业链全景图》发布,重点围绕我省“5+1”工业体系,研究确定重点产业选择和分工协作格局。

《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产业链全景图》发布。省同城化办供图

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共有1490家企业开展跨市域产业协作、较2020年增长48%。通过创新平台共建共享,都市圈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由2019年的4463家,增至2021年的8360家,几乎实现翻倍。

此外,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也有显著成效。

看发展

以项目为支撑,加快落实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由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发展指数》显示,成都都市圈属于特色发展型都市圈,城镇化发展等优势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横向来看,与上海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等相比,成都都市圈仍面临核心功能能级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如何深化同城化发展,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在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审议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谋划了新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该计划围绕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八个领域,提出了2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以项目为支撑抓落实,计划还围绕《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事项,细化编制形成了成长期重大项目事项表共计196项。其中基础设施同城同网体系领域数量最多,达到58项。

2023年,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全面提速的关键之年,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要点作出部署,将着眼“项目化、台账式”推进落实。据悉,拟定的279个年度重大项目事项活动清单,包括了项目146个、事项99个、会议活动34个,其实施主体、进度安排、完成时间都逐项进行了明确。

事实上,同城化发展、都市圈建设等关键词,也是2023年四市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