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一天的工作,马永平走出办公室,天色已经暗淡。住院部楼上点点灯光透过玻璃,照亮了急救站的路,仿佛也照亮了背后的山。
今年,是马永平在樟村坪镇卫生院工作的第22年。坚守三峡坝库区偏远乡镇,守护2.3万名父老乡亲,马永平希望他们永远平安。
(资料图片)
初来乍到,小马医生的泪与笑
“22年前,我22岁,来樟村坪报到。早上七点半从区里出发,午饭时才到。土路灰大,下车时司机拿根长扫帚,边拍灰边帮我找行李。”马永平笑着说,“只在广播里听过樟村坪,知道远,不知道这么远。”
2001年,家住夷陵区分乡镇的马永平毕业于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通过统一招考分配到樟村坪,成为全镇最年轻的医生。
“只有住院部是砖楼,其余一排土房子,全院就一个座机,我们24小时轮流值班。”樟村坪镇4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山大人稀,没有救护车是大难题。
第一个冬天,大年初七,马永平值班。“救人!”突然听到呼喊,几个村民抬着一位女子冲进卫生院。
女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已失去生命体征。面对家属希冀的眼神,马永平全力抢救,却并未改变悲剧。
“我第一次面对患者死亡、同龄人死亡,她才二十出头,就这么没了。”走出抢救室,马永平浑身汗湿,双手颤抖。他攥着白大褂,红了眼眶,只因无能为力的痛苦。
马永平一夜未眠:如果急救条件好一些,结果会不会不同?
此后,马永平特别注意对先心病的发现和诊断,经他确诊的幼儿患者就有5名。
“过去不要求定期入户,但我最年轻嘛,只要大家有需要,我能去的都会去。”首次出诊,马永平坐了一个多小时摩托车,“全程悬崖峭壁,闭着眼睛不敢往下看。”
一次次入户,乡亲们逐渐喜欢上了医术好、态度好、有耐心的小马医生。走在路上,有村民热情问好,入户出诊,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一点一滴,温暖了这位“外来客”,也埋下了扎根樟村坪的温暖种子。
全省第一,生命至上的诚与暖
2012年,马永平代表宜昌参加全省急救技能竞赛,荣获全省第一,这次竞赛首次引入国际标准。
“高光”背后,是他无数次在深山奔波的剪影。
2004年,卫生院有了第一辆救护车。同年,有村民驾车侧翻。“伤势严重,来不及往外送,我抱着他固定骨折处,回院里做手术,万幸捡回一条命。”患者家庭困难,交不齐医药费,马永平垫着,不催。五年后,患者重新上班,专程来还清欠费。
2016年的交通事故,司机被车压住,半个身子血肉模糊。“人卡得很紧,来帮忙的村民都不敢看。我请他们抬车,自己慢慢把他挪出来,发现血压已经测不到了。”马永平浑身沾满血污,反复对司机说:“别害怕,我们不会放弃你!”一边飞快地进行急救处理,随后护送下山。“中心医院几乎把他全身的血换了一遍,说是再晚半小时,人就没救了。”
2018年的冬夜,卫生院接到电话,云霄垭有位孕妇要生了。
“我和妇产科医生出诊,弯急坡陡,厚厚一层‘板子泞’,两幅防滑链都爬断了。”马永平带着医护下车步行,“积雪深到膝盖,满脑子都是走快点、再快点。”终于,新生儿的哭声在救护车里响起,把产妇送到城区医院,已是凌晨三点。
前不久,一男青年醉酒后窒息。马永平飞奔到他家,用手抠出呕吐物,帮他咳出残渣,背他上救护车。完成抢救,马永平等青年清醒才回去休息。青年的母亲拉着马永平,含泪跪下。“再晚点,可能就救不活了。”马永平心有余悸。
站出来、冲上去,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职业的担当。
密林莽莽,死神并不会因山路难行放慢脚步。从坐摩托车不敢睁眼,到满身血污依旧冷静救治,在翻山越岭的急救路上,马永平无数次摔倒、受伤,又一次次爬起,与时间、与死神赛跑,也与自己赛跑。
“大医院科室分门别类,但在乡镇,不管男女老少,来了只有你,必须样样都会。”马永平坚持学习,顺利通过全省首批全科医生考试。“多学点,就能为乡亲多解决点健康问题!”
国家授牌,山区急救的思与盼
“老爷子胸口疼,浑身大汗!我们开车送过来,5分钟到!”2022年11月11日,87岁的老人急性心梗。
卫生院急救站全速抢救,溶栓结束后,老人胸痛缓解,出汗减少,急救小组立即将他送往上级医院,途中复查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好转,赢得了宝贵时间。
2022年11月,樟村坪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成功通过国家验收,今年3月获得授牌,目前已成功抢救10余人。“要求5分钟出救护车,我们能做到3分钟出车。”
马永平刚来时,全院30人,多数医生上了年纪;如今全院近60人,年轻医护过半。从无到有,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国字号”认证,是对辛勤付出的肯定。
山高路远,就医不便,老人和小孩是马永平的关注重点。他入户普及健康知识,用身边案例劝老人们饮食清淡、戒烟戒酒……老人充满信任又依依不舍的眼神,总让马永平想起自己高位截瘫的父亲,两鬓斑白的母亲。
遇到来看病的孩子,马永平往往多问一句、多想一层。
他接诊过一位又咳又喘的小朋友,“都以为是哮喘,我看了3次,还趁孩子睡着时上门看,越发怀疑是卡了异物。”后来果真确诊支气管异物,手术取出一小截已发霉的猪软骨。
马永平还数次诊断出儿童白血病、肺吸虫病、川崎病等罕见病。曾有5岁孩子发烧,马永平检查后怀疑白血病,家长半信半疑带去武汉检查、确诊、治疗,没有延误病情,如今这孩子已上初三。家长曾专门带孩子来说:“你的命是马叔叔救回来的!”
行医22年,谁家有病患,马永平记在心里。遇到困难群众,他会自费购买粮油物资送去;交不起医药费,他会先行垫付。他的车带过轻伤病人,还为村民们运过土豆和腊肉下山销售,更别提代购药品等“分内事”了。
有上级医院向马永平抛来橄榄枝,他拒绝了。
也许,年轻时目睹死亡的无助,改善山区急救的决心,老人家步行送来的白菜,声声饱含感情的“马医生”,还有重获健康的孩子……都是马永平坚持22年的答案。
如今,马永平希望更多年轻人扎根基层,“许多泰斗级的前辈,都为基层医疗做出了贡献,最好的致敬,就是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湖北日报通讯员邱天星 占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