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有出息的孩子,在这些方面可能越不“合群” |伴读
本文选自|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暖心
播音|武冰洁
视觉设计|王荣佳、樊薇
栏目主持|杜润楠
朋友小玲最近特别焦虑,因为6岁儿子总是一个人玩,她担心儿子“不合群”。
对于“合群”这个概念,很多父母认为:能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不被孤立就是“合群”。
而当自己的孩子喜欢独处时,总会以为他“不合群”,就开始担心孩子会变得孤僻、内向、冷漠。
其实,我们不需要太担心孩子“不合群”,在这些方面“不合群”,未来可能更优秀。
被安排时,敢于表达“不愿服从”
也许,在一个普通孩子的眼里,被安排时第一反应应该是“乖乖服从”。
但是,一个只会“服从”的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
一个孩子,只有拥有“不完全服从”的意识,他才敢于突破和创新,能用自己的思维去赢得别人的青睐。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最讨厌的一类孩子是“不听话、抬杠、质疑权威”。
但恰恰是这种被大家“讨厌”的孩子,未来可能更有出息。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一书中提出:
每一个孩子都要有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善于提问的能力。
这种能力很有可能让孩子未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交朋友时,不会刻意讨好某一个人
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关系靠的是互相吸引,一个孩子如果只是单向的付出和讨好,那他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没有主见,人也会越来越自卑。
真正优秀的孩子,都会为自己保留一套交友原则,用真诚打动而不会刻意“献媚”,把“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也不勉强”作为自己的交友准则。
曾看过一个节目《小孩的神秘生活》,其中有个内向、慢热的男孩许家润,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他爱哭,经常被小朋友冷落。
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想着要去讨好别人,而是一直坚持做自己。
后来,在一次活动中,他勇敢地从装有活章鱼的箱子中取出了大家的名牌,立马成了孩子眼中的“英雄” 。
许家润依然爱哭,但却让别人看到了他身上的亮点,因此也赢得了真正的朋友。
当孩子遭遇拒绝时,鼓励孩子多去表达自己,散发自己的“能量磁场”,才能吸引真正欣赏他的人。
优秀的父母,都允许孩子“不合群”
1.
允许孩子独处
当我们发现孩子是一个善于独处的孩子时,说明他可能是一个热爱思考、自我专注的孩子。
就像《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写的那样:
善于独处的孩子有出色的专注能力,喜欢向问题的深处探索。
当你的孩子也是这样安静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去改变他,因为他们更加富有同理心,善于倾听和观察,喜欢深度思考,值得信赖。
2.
不要求孩子“盲从”
当孩子在没有独立性的时候,很容易就被从众,也因此无法保持独立的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你自己,你也可以对人和事提出意见,不必事事都听别人的”。
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要“盲从”,应该要敢于做自己的事,而不要跟随着别人去选择。
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不要为了某一个人的评价而去改变自己,要有个人的鲜活“角色”。
3.
鼓励孩子在集体中表达“不同观点”
一个优秀的孩子,最该拥有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它不仅仅是说出一句话,也是一种“为自己争权”的一种勇气和力量。
如果一个孩子敢于当众提出疑问与意见,不仅证明他有主见,他也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孩子。
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去思考问题、勇敢表达心中的疑惑,也许有时候会让大家觉得他“不合群”,但是这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的孩子,未来很有可能就是“领导”的角色。
当我们发现孩子经常安静地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恭喜你,将会收获一个有耐心的孩子。
能勇敢在群众里“站出来”的孩子,未来更能成大器。
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他将活得有价值。
人本来就是有差异的。
优秀的孩子,总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去专注探索,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合群”。
他们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王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