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片)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老人去世之后,老伴想去银行把钱取出来,却遭到层层阻碍,网友评论:“银行,你直接说这钱归你得了呗”。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怎么回事。

案件回顾

银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放存款最安全的地方,老百姓手里只要有富余的钱,大多数人就会选择将钱存在银行里。

特别是对老一辈的人来说,他们喜欢把一辈子挣的辛苦钱放在银行里存着,觉得很安全。

而现在的年轻人则喜欢把富余的钱进行投资,喜欢钱生钱的感觉,这种方式多出来的钱虽然比银行的利息多,但是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亏钱也亏的很多。

相较而言,银行,是一个放存款安全系数很高的存钱方式了。

对河南周口的李大爷和刘婆婆两口子来说也是如此,李大爷想着将富余的钱存在银行里,这样既安全,又可以涨利息。

所以李大爷在2020年、2021年两年时间里,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共存了6万元,全部存的是一年定期,利息为年利率2.1%。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事难料,在2021年5月23日,李大爷还没有享受到银行里的利息,就因为生了一场大病而去世了。

李大爷和刘婆婆于2017年登记结婚,从年轻走到现在,相濡以沫,虽然他们一直没有儿女,但是这一辈子两个人过得很幸福,在李大爷去世的那几天里,刘婆婆也在床上连着病了好几天。

72岁的刘婆婆拖着疲惫的身体操劳着李大爷的后事,办完后事休息几天后,刘婆婆想起来在银行里还存有6万块钱,刘婆婆就想过几天再去银行把这个钱取出来,当做自己以后的养老钱。

刘婆婆本来已经对银行里存的6万元钱做好了打算,可是当刘婆婆养好身体去银行取钱时,却遇到了银行人员的“无理要求”,刘婆婆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件事情并没有这么容易。

因为李大爷生前一直负责着家里的日常开销,所以在银行里存的钱当时是办在李大爷的户名下,而李大爷去世后,刘婆婆想以其妻子的身份想把这个钱取出来。

俗话说,花钱容易,挣钱难,但是刘婆婆没有想到,现在取钱也变的难了起来。

老伴去世了在银行里存的钱应该属于妻子,这明显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但是接下来在银行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大跌眼镜。

银行人员刚开始还要求本人必须到现场根据银行卡密码来取钱,后来得知李大爷去世后,就声称这笔钱由存款变为李大爷的生前遗产,取得这份钱必须要有李大爷的遗嘱,否则取不出来。

这可给刘婆婆急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把自己和老伴存的钱取出来是一件这么难的事情。刘婆婆急得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做才可以把钱取出来。

后来刘婆婆在邻居的帮助下,开始准备相关证明,李大爷的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二人的结婚证明等。

刘婆婆怀着忐忑的心情拿着这些证明再次来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本以为这些足以证明自己是唯一的继承人了,毕竟自己这些天办理这么多证明。

对于72岁的老人来说日日奔波,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但是接下来银行人员的话让刘婆婆不是感到无助,而是愤怒。

银行人员对刘婆婆说,这些可以证明李大爷死亡的事实,但是并不能证明您是李大爷的唯一继承人,必须要公证才可以。

也就是说,刘婆婆接下来还要去做公证,证明跟自己过了几十年的老伴是合法的夫妻关系,证明李大爷的父母去世,证明他们没有子女等,才能表明刘婆婆是李大爷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听到银行人员的话,刘婆婆当即表示不满,她并不明白自己和老伴辛辛苦苦存的钱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取出来,现在又要花一笔钱去做公证,刘婆婆认为,这是银行一而再再而三的用相关要求去为难她。

刘婆婆对银行人员说:“难道人去世了什么材料都不能证明我是唯一继承人,你们银行才是唯一的继承人吗?”

面对刘婆婆的反问,银行人员依旧态度强硬的强调自己是按正规程序办理,表明是根据正规文件办事,并没有有意刁难刘婆婆。

案例分析

据了解,银行人员口中的正规文件是《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相关事宜的通知》。

文件中表明办理已去世存款人的小额存款提取业务应当同时符合3个条件。

第一、去世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余额不超过1万元,最多不超过5万元。

第二、申请人必须为去世存款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或者公证遗嘱上指定的继承人

第三、申请人必须一次性提取去世存款人的存款以及利息,提取后并注销存款人的账户。

很显然,刘婆婆想要将刘大爷的存款取出来确实不符合文件要求,刘大爷的存款金额正好比文件存款金额多1万元。

但是换一个思考方式,如果刘婆婆取不出来这个钱,那这个钱又会落入到哪里呢?属于自己的钱在银行里无论什么方式都取不出来,这种情况看起来未免有些荒谬。

“刘婆婆多次去银行取已故老伴的存款未果”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网络上的评论也逐渐在发酵。

有的网友对银行的行为表示赞同,他们表示,这样那些骗子或者不怀好意想骗取他人钱财的人都会因为文件的要求而取不到款,这实则是在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但是也有的网友对银行的做法表示唾弃,这些网友认为,这么千方百计的阻碍刘婆婆拿到李大爷的存款,说白了银行不就是想要吞下这份钱吗?这种吃相未免太过于丑陋了吧!

对银行这个文件的存在我们表示理解,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倘若银行没有这个文件,没有程序,不需要办理相关证件就可以拿到已故人员的存款,那当事人的权益会受到损害,银行的安稳也不能保障。

虽然大多数网友理解银行的这种行为,但是近几年,关于银行不退回已故人员的存款的新闻事件频频发生。

无独有偶,2022年11月,黑龙江哈尔滨的孙某意外去世,孙某生前没有结婚,唯一的法定继承人是其79岁的母亲赵某。

而现在他的母亲赵某现在没有任何收入,希望能用儿子在银行留下的40多万存款继续生活,但是银行却因为无法辨别赵某是否为孙某的唯一继承人,工作人员拒绝了赵某的取款请求。

发生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仅仅两例。以至于近两年银行的名声下降,有的人将钱放在支付宝或者微信零钱通里,都没有放在银行里,避免起这样的纠纷。

事情最后赵大妈将银行告上了法院,赵大妈最终胜诉,如愿拿到了儿子存在银行里的40多万元存款。

而刘婆婆也一纸状书将银行告上了河南省西华县人民法院,最终审判银行败诉,法院判定银行应归还刘婆婆老伴李大爷的6万存款以及利息。

刘婆婆虽然如愿拿到了存款,但是刘婆婆心里怎么也想不明白,本来只是简单的一个事情如今弄的这么复杂,实属不该。一年后,刘婆婆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拿到了这份属于她的钱。

而当银行人员面对采访时大声喊冤,表示自己并不是有意为难刘婆婆,而是依法办事,根据程序办事。

本来告知刘婆婆只要做一个公证就可以了,但是不知道刘婆婆为什么没有去做公证而是一纸状书将银行告上了法院。

据统计,其实在现实中已故储户的亲属来银行取款的情况经常发生。某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说:“其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情况都是老人去世,子女前来取父母在银行的存款”。

根据相关文件显示,如果已故存款人的账户余额不超过1万元,其亲属不用办理其他手续可以直接提取。

但是如果存款金额高于1万元,就需要取款人提供已故存款人的死亡证明材料以及在公证处开的其他相关材料。

据了解,取已故储户存款需要出示相关材料,是因为银行根本无法确定已故存款储户实际上有几个继承人,除了考虑继承人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已故储户生前是否有其他的债权人。

一般情况下债权人的权益比继承人高一等,如果储户生前欠债,那么这笔钱大概率会归债权人处置。因为存在诸多情况银行没办法判定,所以只能依托于公证处的相关材料,银行才能办理提取业务。

抛开对错来说,无论是刘婆婆一方还是银行一方每个人都有自己这么做的理由,真是“公说公有理,婆有婆有理”,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

而在网络上总有网友喜欢站在网络上的制高点来批判刘婆婆或是银行。

有的网友批判刘婆婆,自己不懂程序还要怪别人,明明只是做一个公证就可以拿到钱,非要将银行告上法庭,让此事闹的沸沸扬扬,这显然是在公然破坏正常的法律秩序。

也有的网友批判银行,明明那些证明证件足以证明刘婆婆是李大爷的唯一继承人,却还要一个72岁高龄的老人去办多余的公证,这未免太过于“冷酷无情”了。

孰是孰非,小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正所谓“天道自在人为,公道自在人行”,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但是笔者认为,近两年来家属到银行取已故家属的存款却遇到层层阻碍的新闻频频发生,虽然银行是在按照正规程序办事件,但是在对于特殊情况时,依然这样处置难免会寒了老百姓的心。

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如果一直按照书本做事,则是教条主义。所以在生活中人一定要懂得思考,一定要切合实际去运用,读而不用,或是死搬硬套书道理,都是在读死书。

小结

取已故储户的存款需要出示许多材料的做法,银行的目的可能是保护已故储户的利益,以防被有心之人利用,但是面对特殊情况时,是不是可以开一个绿色通道,简化程序,让处理方式更人性化一些。

银行为了一些小概率事件,让继承人在突然失去家人的同时再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诉讼或者公证,这种情况未免机械化了点,处理不够合理。

这种事情引起思考,银行的初衷是方便大家,服务大家,而在有关手续上面的机械程序实则是不利于银行长期发展的,现在的社会需要一个既合乎规定又人性化的灵活办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突然离世者的存款,银行应该如何简化提取程序,如何在继承便利和保护存款安全之间寻求平衡,这需要银行做更多的探索,要学会推陈出新,大胆探索,这样才会有新的改变,才能找到适合得方法。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