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重点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进行研究部署,为全市上下埋头苦干、攻坚突破,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产业发展新高地,率先建成成渝主轴新兴增长极,挂出了“作战图”,吹响了“冲锋号”。

当前,我市工业化发展面临产业层次总体偏低、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困难,要推动资阳跨越发展,必须塑造资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立足资阳区位、资源、特色优势产业等比较优势,坚持工业主导、三产融合、创新驱动,推动资阳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从而加速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资阳争做成渝中部崛起的先行示范区、战略桥头堡。

具体而言,在工业主导上,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引导资源要素集中集聚,推动产业成链集群发展,重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轻纺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国防科技工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推动形成资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在产业融合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为抓手,推动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以工业化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培育发展智能建造新业态,打造“资阳建造”升级版。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信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在创新驱动上,重点是改革、开放、创新协同推进。坚持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构建产业发展基金群,着力优化企业发展金融生态。坚持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传统招商齐头并进,招引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小而优”项目。争取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资建设分中心,融入成渝中部地区科创大走廊建设。在环境支撑上,充分用好区位交通优势,推动轨道交通资阳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强化川渝特高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毗河二期等现代水网建设,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强化用地、用能等保障,夯实要素保障支撑。完善市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制度,鲜明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深化纪律作风建设,营造大抓产业、大兴产业浓厚氛围。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资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资阳站位全局、着眼实际的科学选择。各地各部门务必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争取用好国省政策赋能,坚持发挥优势、扬长补短、精准发力,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效,走出一条体现资阳特色、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媒体评论员 王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