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电力需求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用电结构持续优化,保持由二产用电向三产、居民生活用电转移趋势。未来3年,全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8万亿至10.2万亿千瓦时。
电力需求增长的同时,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全国发电量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西电东送”规模约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2022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5亿千瓦,占总新增装机容量的83.0%;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2500亿千瓦时,占总新增发电量的84.0%。
电力系统灵活性持续改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强表示,“十四五”时期的前两年,煤电“三改联动”改造规模合计超过4.85亿千瓦,完成规划目标的81%。截至2022年底,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45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规模约87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问题持续好转,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达到96.8%、98.3%。未来3年,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统筹优化布局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煤电等各类电源。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当前能源行业的首要任务。”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饶建业表示,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电力系统处于中心位置,紧密连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够实现多种能源间的灵活高效转换,是供给侧和消费侧的中心枢纽。未来,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中之重。
报告预计,2024年至2025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压力仍然较大。极端气候显著推高电力负荷,结合当前电源、电网工程投产进度,预计2024年电力供需紧张地区为14个。
面对电力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刘强认为,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亟待提升。当前,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但实际运行中提供的可靠容量不超过5%,且大多不能提供转动惯量,尚未形成可靠替代。为实现电量替代+容量替代+安全稳定替代的可靠替代要求,还需积极应用“传统技术+新型技术(风光功率预测技术、一体化控制技术、新型储能、负荷控制技术等)”探索多种实现模式。
另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作用不容忽视。刘强说,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变革、新能源高速发展、多元矛盾亟待协调、电力安全保供以及多市场有效衔接等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意义重大。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世宇表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融合会激发更大的集成创新,激活产业的发展潜力,例如柔性直流微网、热电冷氢多能变换、智慧一体化调控等集成应用的技术创新,也将带动各个传统行业在终端用能领域的产业链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