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时分,暑热未散。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脆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警惕“高危时刻”。
(资料图)
根据医院历年统计数据,气温每升高1℃,到急诊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增加17.3%。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夜晚同样闷热,心血管疾病患者勿轻视暑热余温。
十类人群更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从而导致更多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供血会相对减少。高温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大,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生活中,以下10类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需要警惕:既往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人群;65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高龄老人;长时间户外工作人群;长时间久坐办公室吹空调人群;不喜欢喝水人群;喜欢猛灌冷饮人群;喜欢冲洗冷水澡人群;喜欢辛辣刺激的重口味人群;喜欢熬夜人群;不喜欢运动的人群等。
保护心脏必须防患于未然
预防心血管疾病,做好下述几件事,让心脏经受住温度考验。
■心慌胸闷别大意
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透不过气,许多心梗患者会在发病前3至4天有心慌、憋闷、胸痛乏力的先兆症状,尤其是老年人,要格外警惕,高温天如感觉胸闷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冠心病患者切忌洗冷水澡
当人体出汗较多时,皮肤的毛细血管大多处于扩张状态。此时如果突然洗冷水澡,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心悸、胸痛等不适症状。冠心病人群尤其要注意,洗冷水澡会增加身体负担,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甚至心梗的发生。
■警惕室内外温差过大
从吹着空调风的凉爽室内突然到闷热的室外,人体心血管会突然舒张。反之,从闷热的室外突然进入凉爽的室内,血管会突然收缩。如此会造成血压波动过大,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室内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为宜,室内外温差<8℃为佳。进出空调房间时,可以先在门口站一会,给身体缓冲的同时,也给心脏一个适应过程。空调开启一段时间后记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新鲜空气。
■及时补充水分
人体出汗较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血液粘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同时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加重脱水。
■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停药
有些患者觉得天热胃口差,吃得相对清淡,血压血脂也都正常,可以停药一段时间。谨记,这种行为并不可取。不论春夏秋冬,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长期坚持服用药物治疗。即使血压较前期下降也不可随意自行停药、减量,需要在医生综合评估疾病程度、危险因素后调整药物。
■保持良好心情
情绪激动会使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荷。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不动怒,气温过高时,适当减少体力活动,避免不必要外出。
■切莫贪凉
过冷的食物和饮料不仅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功能,过冷的刺激如大口喝冰镇饮料、吃冰镇西瓜还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因此,不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吃大量过冷食物、冰镇饮料,食物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再入口,可以小口慢饮。
■晨练时间不宜过早
有研究证实,70%至8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时间发生在早晨6点至上午10点。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通过专业医师指导和精准康复评估后,选择个体化运动处方,挑选一些适合自己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
在户外运动时,注意选择有遮阴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运动的同时随时补充水分。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气温较适宜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千万不能在烈日下、高温时锻炼。
■定期监测指标,观察动态变化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肥胖人群因高热量饮食容易罹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吸烟人群因长期吸烟会影响全身血管,加速动脉硬化;“三高”人群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会导致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出现一系列疾病;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容易造成血液流动缓慢,多种代谢途径提高动脉硬化概率,远高于非高血糖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心电图、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观察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早发现危险信号,采取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预防和治疗疾病。如果发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洪怡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心脏康复科主任医师,张华为心脏康复科主治医生)
相关链接:养生膳食养心护心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此时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感觉疲劳、乏力、睡眠不足、胃口差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天热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更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此时要格外注重养心。
可以从饮食入手慢慢调理身体。主食建议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为主。清淡饮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对肉类要少食、淡食。烹饪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
推荐几方养生膳食:
健脾化湿粥:
薏苡仁、燕麦、荞麦、糙米、红豆、赤小豆一起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煮粥,煮至米开豆烂,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可以养心,健脾化湿。
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胡桃粥:
胡桃仁(捣碎)2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常食核桃粥,不仅能补肾,还有延年抗衰老作用。
梨粥:
梨2只,洗净后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可作为立秋后常食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