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镇百岁老人陈岩美的外孙女讲述外公外婆的故事

小外孙女给外婆掏耳朵


【资料图】

记者近日下乡,听闻桥下镇昆阳社区茶场村有一对老夫妇,妻子陈岩美今年102岁,丈夫邹青弟93岁,两人相加195岁,且手脚麻利,晚辈孝顺,他们身居大山,生活过得悠然自得。昨日记者去拜访了这对“神仙眷侣”。

陈岩美是桥下镇昆阳社区茶场村第一位百岁老人,不过因是“老妻少夫”,为了和老伴邹青弟年龄相仿,故而改龄。

这一桩事情,村里人都知道。村里人说起两老,都说他们是村里的“老实人”,脾气好,也正因为他们忠厚老实,为人处世豁达,也在晚年修来自己的福分。

两位老人家只有一个女儿邹显秋,但特别的孝顺。邹显秋两口子原在东北做家具生意,后因为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而选择处理掉生意,落叶归根,照顾父母。

也许在世人眼中,二老有福气,但对子女孙辈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给予子女的言传身教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夫妻和睦、上贤下孝的美德正在一代代传承着。

闲不住的二老

沿着蜿蜒山路前行,清风徐来,茂林修竹,入夏的茶场村,被青山包裹,一片绿意,骄阳下也有些许凉意。

在半山腰的一处两间房屋的院落,记者见到了102岁的陈岩美老人,她身材矮小,齐肩的白发,很是清爽。93岁的邹青弟老人则“乖巧”地坐在妻子一旁,一切看上去岁月静好。

不过,女儿邹显秋没说几句,就忍不住抱怨起自己的父亲,她说,两个老人自从年初“阳”了之后,身体就差了许多,腿脚大不如前,所以一直千叮咛万嘱咐不让他们随便外出。

“哪曾想,父亲趁我干活的时候,就跑到山上捡柴火了,一个多小时都没下山。”邹显秋被父亲这一“不听话”的举动吓到了,她深怕父亲像上回那样在山上摔了,额头的血都干了,才被找回来。那天,她赶紧喊了村里人帮忙到山上找人,所幸父亲是从另外一条小路下山了,并没有摔倒,但也免不了被女儿责怪,成了“重点监督对象”。

陈岩美老人倒是“乖巧”,一般都会在家门口闲坐着,或者在院子里转悠,或是看看不远处养的鸡鸭。不过记者发现老人家特爱干净,爱收拾。在记者闲聊的两个小时内,老人家就已经挪动了两次桌椅,洗了一次脸,擦了一次手。她洗完脸,擦好手之后,用过的毛巾,愣是对折了两次,整齐地挂在洗脸架子的正中间。这些小小的举动,印证了她女儿嘴里说的“闲不住”。

过去,二老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勤快。“80多岁,都还在农田里干活。”邹显秋告诉记者,19岁她就到东北打拼,家里二老都是自给自足,直到九十来岁了,实在走不动了,才不再干农活。

邹青弟年轻的时候是一名种田好手,种什么都特别容易存活,还会种一些新潮的农作物。“外公那时候还种过花生,我带了一些给同学,他们都很羡慕我。”外孙女邹岳聪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外公种的冬瓜特别大,有一年得了一米多高的冬瓜,村里人都十分称赞。

外公下地干活,外婆则在家做饭、送饭,或是帮忙晒谷子、收谷子。“印象中,外婆不常下地,却是挑担的能人,挑起稻谷来,能一气走上几里路,从不坐下来歇息,顶多是左肩换到右肩。”邹岳聪说,闲暇时,外婆还常给人做媒,很会搭对。

“我牵线促成了14对,只有一对离婚了。”102岁的陈岩美仍记得当媒婆的事,带着几分自豪。外婆从没收取过一次介绍费,也有新人特地送一些拌手表达感谢。“这是做德,不需要犒劳的。”陈岩美说。不过听女儿邹显秋说,陈岩美前几年还被人惦记着,想找她帮忙做媒。现在正月头,这些成功牵手的爱侣还会特意来看外婆。

二老的豁达人生

邹青弟夫妇两人其实是重组家庭。陈岩美原是大若岩水云村人,51岁经人介绍两人认识。婚后夫妻感情特别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陈岩美平时在家,喜欢叫老伴“老实人”,家里大小事情都是陈岩美当家。“外婆唯一的缺点,估计是爱唠叨。每次唠叨外公,外公一直是嘻嘻哈哈而过,从不计较。”邹岳聪说。

陈岩美的身体比老头子还要好,近期体检结果,血压、血糖等指标都非常正常,且耳聪目明,根本不像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反倒是爷爷有高血压,时常有些头疼脑热的。

邹显秋说,二老在吃食上都是不讲究的人,就是爱吃白米饭,所有的食物均是自家种的,考虑到老人的牙口,以蒸煮居多,如蒸茄子、水蒸蛋、蒸带鱼等。他们也爱吃腌制品,配上咸鱼,每一顿都能吃上一碗饭。唯一区别是,陈岩美老人不爱喝水,就爱喝牛奶,只喝伊利、蒙牛、优酸乳。邹青弟老人则更爱吃肉一些。

不过,在家人看来,二老的长寿关键在于心态和睡眠。女婿邹庆南说,老人家60多开始就晚上七点多睡觉,现在睡得更早,天一擦黑就睡。

外孙女邹岳聪在两周岁不到,就被托在外婆家照顾,与外婆生活了13年,16岁才去东北父母那里团聚。她对二老的人生观更有直观的认识。“我对外婆是有滤镜的,在我心里,外婆值得最美好的词汇。我身上有什么好的品质,大多也是外婆教育我的。”

“我和外婆外公的感情很深。我的童年父母缺席,但因为外公外婆,童年生活也过的很富足。”邹岳聪说,犹记得小时候,农村虽说不愁吃,但交通不便利,买一些物质还是有一定困难。外公更是翻山越岭挑着一年种的粮食,历经半个月,到温州城区卖粮,给我带回了一件红色的小棉袄和一双鞋子。

而外婆对孙辈的关爱,则在生活细节的教育里。“与其他家长不同,外婆从不对我的成绩有要求,更看重的是品格方面的成长,做人做事要讲究道德、原则。”邹岳聪告诉记者,“小时候去别的小朋友家里玩,别人家请我吃了上什么,都要回家告诉她。”她每次都会相应的回礼,不让人家“吃亏”。

他们从来只晓得守住自己的一亩田,从不和他人争吵。邻里间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每次大小外孙女大包小包地拎着食物过来看望外婆,外婆总会把礼物等分成好几份,分享给周边多年的邻居。

邹岳聪说,外婆一直是一个情绪很稳定的人,有些慢性子,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做事没有功利性,也不在意子女富裕不富裕,更多地是给予足够的爱。“外婆养我长大,从来没有说过,以后一定要我怎么样对她,赚钱给她花。不攀比,不与人争是二老身上最好的品质。也应当是现在年轻人该追求的品质。”

“阿太,吃点脏脏包”

上贤下孝,在陈岩美家里时常上演。其实,邹青弟夫妇住的房子是女婿的房子。邹青弟的老屋十几年前坍塌了,后来被女儿女婿接来照顾。

女儿邹显秋把房子打理得非常整齐干净。在二老的卧室及周边墙上,都装有扶手、护栏等,可见女儿的用心。

十年前,邹显秋匆匆结束了东北的生意,还卖掉了当地购置的房子,起初是因为邹青弟病危。“父亲或许是吃了过老的秋葵,五六天不能上厕所。周转了多家医院,后来送到温州医院,洗了肠胃也不见好转。”邹显秋说,那会在医院,爸爸十几天都没能排便,医生都说人快不行。“后来我自己带上手套,动手去掏。”有时,排泄物不免直接溅到她的脸上,她也毫不犹豫。“因为女儿不嫌脏累,我才捡了条老命。“邹青弟老人对女儿很是赞许。

邹青弟老人眼中这位孝顺的女儿其实并非亲骨肉,而是陈岩美与前夫的孩子,当年随母亲改嫁到邹家。 邹青弟把她视为已出,邹显秋也念养父的好,悉心照料父母的晚年生活。

去年12月,疫情解封后,二老“阳”了之后,全靠邹显秋一人照顾。“父母整整在床上躺了三个月,两人腿脚都不便利,吃饭、上厕所都靠我一个人。”邹显秋在照顾期间,自己也阳了,但她楞是苦熬过来。“那时候我真是担惊受怕,深怕他们熬不过去,晚上睡到半夜,会爬起来,下楼到父母房里看一看。”

而在之前,邹显秋在外工作的时候,都是两个外孙女照顾着二老。“每次回家,洗头、理发、剃胡须,几乎成了我和妹妹回家的日常。”邹岳聪几乎得了空闲就会往老家跑,开心的不开心的都爱跟老人家唠叨。她说现在人们在追求自己的事业,常会忽略家人。她希望时光能够再慢一点再慢一点,未来想陪着外婆慢慢变老。

邹岳聪的儿子和阿太的关系也特别好的,很孝顺。只要市场上有新出的吃的,他认为好吃的,每次过来看阿太都要带来分享。比如古茗出了的水果通,再如脏脏包等。“有一次我儿子买了脏脏包,给阿太吃,说好吃的,但阿太说不要,儿子说张嘴,愣是喂给他吃。”

来源:永嘉传媒集团永嘉融媒体中心(新莓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