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 周利 张明
近期受台风影响,我国多地连续降雨,从而引发洪水。严重的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属于重大、频发、面广的自然灾害。受灾地区的环境、基础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粪便、垃圾、畜圈以及淹死的家禽和牲口都可能造成环境和水源污染,食物也由于洪水的浸泡而遭到严重污染,电力的破坏导致食物保存的难度增加,有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或者食物中毒的发生。蚊子、苍蝇和老鼠的密度,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自然疫源地随之扩散。因此,洪水之后,需要注意预防传染病。
(资料图)
这些原因导致灾后传染病发生
第一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它们的发生通常与灾后的环境卫生条件差、水源污染严重、灾民不注意饮水或饮食卫生有关,包括细菌的感染、病毒的感染以及一些寄生虫的感染。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预防措施: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
第二,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它指的是通过野生动物如老鼠或由野生动物传人、家畜、家禽,并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引起的疾病。如鼠媒传染病就包括: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预防措施:做好防鼠灭鼠、防蚊灭蚊的工作;家养动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对猪圈、马厩附近的蚊虫滋生地要定期进行药物处理;钩体病和血吸虫病的疫区做好灭螺的工作;避免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疫水。
第三,水灾过后还可能患皮肤病。洪灾时期,人们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加之此时气候温暖湿润,细菌滋生,蚊虫肆虐,且卫生条件差,皮肤瘙痒、红疹、水疱、局部感染和溃疡等病例多发。如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手足癣等。
预防措施:家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外出时喷洒驱蚊剂,进入灌木丛、草地等蚊虫较多区域建议穿长衣长袖,扎紧袖口裤管等。
灾后这8种传染病需警惕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生活接触是引起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水、食物污染常引起暴发。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式流行。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根据以往经验,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灾后易患的一种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比儿童严重。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黏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随后侵害肝、肾、肺、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的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和主要对症治疗。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防疫,这些措施要到位
针对洪涝后常见传染病,我们能做什么?
1. 注意饮水卫生: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即使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水,直接饮用也存在危险。所以要尽量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
2. 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 注意环境安全: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家具清洗一遍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体和环境,还有可能造成苍蝇大量滋生,传播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做好环境消杀:对被洪水淹过的房屋内外,要开展消毒杀菌工作。
4. 加强家畜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
5. 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工作: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罩;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6. 做好个人防护: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
洪水后易发的感染、腹泻及皮肤病 中医有妙招
相关链接
洪水之后,水源受到污染,加上空气中湿气陡增,更容易成为病毒、病菌的温床。人体感染后可能发热、腹泻,皮肤感染后就会得皮肤病。即使没感染,这么重的湿气,人体也容易出现便溏、腹泻或皮肤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医有以下妙招。
腹泻: 洪水后,由于水源受到污染,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腹泻。饮食防治可以用大蒜和梅子汤(酸梅汤)。
吃大蒜 如果吃了不洁净的饮食而拉肚子,会频繁跑厕所,而且拉完后还是感觉不舒服。这种情况可以吃大蒜。大蒜能抵抗细菌感染,它的作用类似于青霉素,特别是对于肠道细菌感染和传染性的肺病有预防作用。其实大蒜平时也应该每天吃,它是很好的保健食物,还能止咳化痰。
喝梅子汤 如果腹泻拖得比较久、慢性腹泻,或者有的人肠道总是胀气、放屁多、肚子窜痛,可以喝梅子汤。古人用梅子汤来调理肠道功能紊乱,效果非常好。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传染病也不全都是腹泻,有一种会引起便秘,就是手足口病,这时可以吃马齿苋。
皮肤病:洪水过后,很多接触过洪水的物品,甚至是空气中都会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容易刺激皮肤,引起过敏。湿气也会引发皮肤病。这时可以用中药浴来杀菌、祛湿、止痒。
已经起红疹的,可以用金银花煮水来洗脸洗澡,方法是:
1. 将500克或以上金银花用沸水冲泡后,滤出汤汁;
2. 用汤汁来洗澡或泡澡,泡过的金银花可以用来轻轻擦洗身体;
3. 洗后不要再用清水清洗,直接用毛巾轻轻擦干;
4. 涂抹一层身体乳。这一步很重要,皮肤要做好保湿才容易恢复。身体乳不能含有香精和致敏防腐剂的成分。
注意:泡澡的器具一定要事先消毒,以免皮肤感染。如果湿疹破溃、流水,这个部位不宜泡,最好是冲洗。